第53章(第3/4页)

上面刚拨款,扶江县自己又赚钱。

好事接连不断!

但不少人心里还是隐隐有些担心。

茉莉香粉,真的能卖完?

真的像知县大人说的那样畅销?

就算再信任一个人,这会心里还是忍不住打鼓。

不过香粉作坊的十六位娘子,并没有因为担心而不做事。

今年的茉莉是卖完了,但开耕土地,伺候其他花朵,还要继续,甚至附近的桂花树,栀子花树都要打理。

她们没时间想别的!

不少人被她们乐观的精神感染,也有更多女子加入其中。

开耕官田!种花!

她们可以的!

七千斤的茉莉香粉,被玉娘子她们一层层包裹,外面再用厚厚麻袋封住捆绑结实,保证在船上怎么颠簸都没事。

在纪炀看来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运河还没修好,这次还要借用常华县的运河,送上那边的官船到汴京。

纪炀人没去,但给隔壁魏大人写信,这事肯定能行。

第二日运送茉莉花粉的凌县尉带着兵士出发。

因为有官道的原因,当天去,当天就能回来。

凌县尉从常华县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来找纪炀。

纪炀看他欲言又止,认真问道:“怎么?是香粉运送有问题?”

“这个倒不是。”凌县尉解释,“下官按照您的要求把香粉运到,然后去找当地的魏大人。”

“他对我好像格外热情。”

“不是,他对扶江县去的人都很热情。”

纪炀还当是什么事,一语道破:“他知道我在汴京的家世了?”

“对,那边好多官员都知道了,咱们去的兵士们也全都知晓清楚。”

纪炀沉默,又有点好笑。

不过这些兵士从潞州调过来,原本便知道的影影绰绰,那边再一传,知道并不困难。

但常华县那边都知道了,距离这么近的扶江县,估计也是早晚的事。

纪炀心里早有准备,开口道:“算了,知道就知道吧。”

凌县尉确定没事,这才离开。

但心里却知道,等扶江县百姓知道,他们知县其实是伯爵嫡子,恐怕要跌破眼睛。

他们这些人,见过最大的官也就是潞州官员。

伯爵家嫡子?

戏文里面的人物吧?

纪炀让平安收拾收拾箱子里的茶叶,再给韩家人送去。

眼看平安要走,纪炀又喊住:“把那套崔公窑的茶盏也给送去。”

平安守财性子又出来了,下意识道:“少爷?那套茶盏您都不舍得用,要送人?”

纪炀啧啧道:“送吧。”

“说起来,是什么伯爵嫡子这层身份,我倒不怕暴露。”

“但韩家那边,现在还不知道是我买官来的,这才是大事。”

若韩家知道,估计在来扶江县第一天便要离开。

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提前送送礼,总是没错的。

不过找个机会,还是自己说出来最好。

纪炀还在发愁怎么把买官的事说给韩家人听。

另一边汴京皇宫勤政殿。

皇帝忍不住道:“好好个孩子,怎么还买官。”

“求个荫封也行啊。”

虽然都是走后门,但荫封好听些,也好提拔。

可买官出身,就让人不好下手。

皇帝看过纪炀买官记录,再看看手边的东西,自然是被层层送来的农人丰收葫芦灯罩。

这灯罩设计得巧妙,又不会奢华,一刀一刻尽显功底。

特别是这农人丰收的场景,正是他日思夜想的画面。

他得了这东西,还给皇后,皇子看过。

谁都要说一句巧妙。

这纪炀不仅能干实事,还能讨人欢心。

棘手的凉西州一案都有他的帮忙,扶江县发生的事,经由潞州通判跟宪司的手,让他知道得一清二楚。

当地官学办得也不错,还把天天要哭不哭的韩家人都收揽当了夫子。

不怪皇帝对他印象深刻。

如此干吏,满承平国也难找。

不过他远在潞州下的小县,竟然还在教汴京小唱们唱曲。

还真有他的。

那小调清新可爱,确实有几分意思。

连带着汴京茉莉制品卖得都好了些,他都在京都食货志上看到了。

皇帝好笑地放下手里卷宗,不由想到纪炀的祖父武侯,也是自己的老臣子了。

自他去了,再也没有他那样的武将。

如今他的孙儿却正当用。

再历练历练,以后也是一位能臣。

没错,茉莉花曲已经在汴京流传开,汴京许多茉莉东西都卖得飞快。

纪炀好友们百思不得其解。

他这是在做什么?

只是得了好听曲子,给他们听吗?

在他们疑惑之时,从扶江县到汴京的七千斤茉莉花粉终于靠岸。

纪炀的忠仆王伯指挥人把货物拉到自家香粉铺子了,当天便按照少爷的要求,在门口挂上茉莉花曲产地扶江县茉莉花粉售卖的小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