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1章 民生潺潺若涓流
“大父,看我捉到一只刺猬。”下泉村小娃一手拎着个刺猬,一手挑灯笼找到爷爷。
刺猬会偷瓜吃,还不盯着一个吃,咬坏了,吃两口,觉得钻进去费劲,再找别的咬。
下泉村的人口少,无法看护好所有的地。
他们按照李易提供的办法,在地外面种上几道荆棘,又把水引出去,在外面的位置上弄成小水潭。
如此一来,野生动物有水喝,就不冒着被长出来的荆棘划破皮毛的风险冲进来。
獾子和刺猬由于个头小,荆棘拦不住。
村子里还是按照李易教的办法处理,养狗,养一群狗。
去别的村子要,狗这个东西不值钱,有的人家狗下一窝崽子,养不起,就找个地方刨坑埋了。
能将就养的就养着,养大了勒死吃肉。
他们养狗可不是叫儿子、宝贝儿什么的,更不可能允许狗进屋子。
连个狗窝都没有,冬天的时候弄些干草扔院子角落,狗就到那里窝着。
狗多的时候,狗自己会挤在一起取暖。
狗不可能吃到肉,想吃的话,自己去抓耗子等小动物。
主人家买了肉,有搭的骨头,等把骨头炖没有了味道,会赏给狗吃。
狗会很高兴,认为主人对自己好,而且啃骨头磨牙很有意思。
要是放馊了的饭菜炖一炖给狗吃,狗就跟过年一样。
大家都这样养狗,没人把狗当成好东西,除了猎人养的猎犬。
村子里要了好几十只,买陈年的米和麦子,被虫子蛀了的都行,加上地里的烂菜叶子,煮一大锅,喂狗。
这样狗就很知足了,尤其是四五个月大时带回来的狗。
它们在原来的家里,有时还要用爪子刨地找地里的蚯蚓、土螺什么的吃。
偶尔也吃路边的草,要是那种带麻籽的麻,吃着就饱了。
现在居然给做饭吃,比以前的主人好。
一群狗就这样扔在外面地里,它们会斗争,选出头领,然后跑来跑去。
晚上一有什么动静,跑过去找能不能吃,叫唤。
为了让狗别总聚集在一起,尽量分散到地的各个位置,村子里的人用木头和草给盖了狗窝。
每天巡视的时候拿着铲子,把狗粪埋掉。
狗这点就比不上猫,猫自己会刨坑,方便完了埋好。
除非是经过特殊训练的狗,不然走到哪就排泄到哪。
小娃儿就是听到了狗叫声,提灯笼过去看,发现几条狗围着一只刺猬,用爪子小心地拨来拨去,似乎想吃。
小娃儿拎着拿回来,狗摇着尾巴讨好,转身又去找其他能吃的东西。
西瓜在旁边长着,狗不吃,吃就挨打,使劲打,上脚踢,一踢就叫唤,都不敢躲。
几次之后,狗就知道这个不能碰。
但是主人吃完西瓜给的西瓜皮可以啃一啃,由于种瓜,瓜多,村民吃完,一部分瓜皮内部当菜吃,其他的都给狗。
像茄子、黄瓜,不管怎么放着狗,狗都不碰。
厕所里要是有蛆爬出来,狗就算有好吃的了,还要跟鸡争。
鸡,狗其实能吃,还是不敢。
“村子里要买一口猪,自己养的还小,买来的少炖两次,给狗吃点带肉的骨头。”
老汉接过刺猬,刺猬收集了不少,等凑够一百只,杀掉吃肉,这样村子里的人都能吃一顿好的。
皮处理一下,送去李家庄子,做药。
刺猬肉炖的汤,放点生虫子的谷子,加菜叶子,喂狗,狗算是享福喽!
“大父,狼抓到了吗?我不敢出去了,狼会把我咬死吃掉。”小娃儿咽了下口水,他想吃炖的猪肉。
“跟县里说了,县里要派人,唉!前几天送瓜的时候,告诉他们带个信,等到了长安,应该能行。”
老汉对县里是一点不指望,这个穷地方,衙役怎么可能去抓狼。
设套都套不到,狼精着呢。
唯一能指望的只有李家庄子,跟他们说说,看怎么办?要不是狗多,家中的娃儿就被叼走了。
老汉忧心,邻居家的五胖儿,七岁。
放羊的时候遇到了狼群,八九只呢,狼又要吃羊,又要吃孩子。
多亏养了一群狗,四十多条狗冲过去,才把狼群给逼退。
狗少了咬不过狼,有的厉害的狼咬狗,其他的狗不敢上前。
能护人的狗不一样,救了一回五胖儿,养到死也不能杀。
所以村里才琢磨着买口猪,多留点肉和脆骨给狗吃。
面对狼群护主的狗和其他狗,不能一个待遇。
……
天亮了,农历六月十六。
下泉村的人来了,他们走黄河。
在陆地上到乌水,然后进无水,再入黄河,过来后船只进漕渠,转灞水,抵达。
送来一堆刺猬皮,西瓜直接就放到外面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