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皇帝挂了
大周历9999年,崩溃的局势终于出现了转机。伴随着朝廷的大肆放权,各地官员、世家大族镇压叛乱的积极性大涨。
原本被叛军搞得奄奄一息的大周帝国,居然散发出了第N春,各路反王被打得怀疑人生。
要是单纯翻奏折的话,几乎每天都有收复失地的消息,形势那是一片大好。
可惜现实却恰恰相反,大量的城池被收复,本该是一件好事,泰昌帝却丝毫高兴不起来。
这些捷报,都是用来请功的,总结起来就是要钱、要粮、要官、要权。
与之相伴随的是大周财政收入进一步下降,地方官以筹措军费收复失地为借口,大肆扣留朝廷税收。
偏偏作为皇帝,还不能说什么。名义上人家都在为他这个皇帝打工,正卖力的镇压叛乱。
皇帝也不差饿兵。镇压叛乱真的需要钱粮,在这种关键性时刻,拖后腿是可耻的。
朝廷拿不出足够的钱粮来,那就只能让地方官自行筹措。具体细节不重要,关键是钱粮、军队全部掌控在地方官手中,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打击在所难免。
从之前的叛军遍地,转变成了现在军阀遍地。除了少了一面反旗之外,大周陷入衰落的本质依旧没有改变。
大家都在抢地盘,李牧也没有闲着。趁闻香教高层被一锅端的机会,他也顺势占据了梁州西南五郡。
当然,明面上还是打着替朝廷收复失地的名义。抢完地盘之后,甚至不忘向朝廷要求增派官员,堪称是忠君爱国的典范。
这般卖力表现,也不是没有好处。不知道是泰昌帝脑子坏了,还是单纯为了权力制衡,还给了他封一个梁州节度使的官儿。
权力和州牧高度重合,如此奇葩的任命,居然在大周还是普遍存在。
部分州甚至同时出现了节度使、安抚使、总督、州牧等官职,各自都拥有临机专断之权,相互之间还没有隶属关系。
只要是不听话,就给下属封一个独立的官。搞得各地州牧,那是怨声载道。
可以说朝廷百官个个都是天才,如此奇葩的权力制衡制度,亏他们能够想得出来。
效果非常明显,短时间之内杜绝了地方官做大的可能。后遗症就是大周帝国变成越发混乱了起来,权力重叠的官员之间时常爆发冲突。
就比如说李牧,获得朝廷的节度使任命之后,治下的六郡之地就开始自己玩儿,不在理会州府的命令。
要不是扩张速度太快,有些吃撑着了,需要休养生息。谁是梁州的主人,还真的好好说道说道。
坐拥六郡之地,拥兵八十余万,妥妥的梁州一霸。若是想要争霸天下,李牧还真有一丝机会。
至少从战略上来说,他处于大周帝国最西南端,完美的避过了中土纷争,有时间稳固后方、建立基业。
只是李牧不傻,自从得知了大能们的谋划,他就熄了加入乱世争霸的心思。
夺取五郡之地,那是为了修炼资源。老祖宗返回之后,家族就分出了上万族人过来开辟支脉。
不光是普通族人,就连天人武者都来了不少。并且这些家伙,大部分都和李牧血缘关系很近。
比如说之前见过的太祖爷爷,素未蒙面的祖爷爷、爷爷、叔祖等等,都组团式的跑了过来。
摆明就是冲着李牧来的。武道修炼可不是一帆风顺,虽然家族中有金丹武者,但是想要获得他们的指点太难了。
血脉亲情也不是万能的,相差祖宗好几十代,那份感情也就比陌生人好一丢丢。
除非是天赋特别好,可能会被高看一眼。大多数人在老祖宗们心目中,那就是一普通后辈。
看好也没有用,金丹武者不是在闭关,就是在准备闭关,根本就没有时间指点他们修炼。
相比两位老祖,李牧这名在外面晃悠的金丹,明显要更容易获得请教的机会。
事实上,也正如众人所料。李牧的架子要小得多,每个月都会抽出一天时间,替大家授业解惑。
当然,这课不是什么人都能够听。除了少数直系长辈、兄弟可以免费听外,剩下的人都得去做任务。
得益于这些人才的加入,李牧才能够在短时间拿下五郡之地,建立最基本的政权。
可惜这个政权先天不足,纯粹一个家天下。想要扶持其它势力都不行,因为治下的世家大族被咔擦得差不多了,平民之中的人才又少得可怜。
不光李牧麾下是如此,天下各路诸侯面临的局面差不多,大都只能依靠家族力量,最多再用点儿附庸家族的人。
割据一方的时候,自家人忠诚度高,这是优势。想要夺取天下,这就是最大的劣势。
相比之下,反倒是那些反王的门下汇聚了各路人杰。可惜这些人杰难以驾驭、鱼龙混杂,没有办法拧成一股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