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第①⑨个故事!

不得不说, 苏清之的宽慰,实际上只起到了小小的作用。王后该忧愁的地方,还是继续忧愁。唯一好一点的, 大概就是知晓身体的重要性,没有再思虑过重。

如此一来, 苏清之自然能够专心致志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说基建, 再比如说搞经济。

别说,不说疯狂基建,只说一般、普普通通的基建, 都要建立在不错的经济上。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不给力, 谈何基建。毕竟搞基建的话,方方面面都要涉及到金钱

不是一般人,根本就不敢随意的搞基建。

比如说著名的疲秦之策——郑国渠, 最开始就是韩王为了减缓秦国一统六国的步伐。郑国渠的修建, 的的确确利在千秋,可是吧, 秦国为了修筑郑国渠, 也的的确确减缓了一统六国的步伐。

当时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强盛,远非其他六国所能比,结果还不是因为修筑郑国渠, 导致秦国暂缓了一统六国的步伐, 给了其他国家好几年的喘息时间。

这边吧, 由于穿越前辈的功劳, 吴国托了情|色行业的功劳, 经济方面还是不错的。最起码, 组建军队的百分之七十的费用, 都是来自情|色行业的税收。

其余的,吴国的国土,大部分位于太湖一带,水资源丰富,与之相关的税收,大概就是渔业方面。其他的,像什么采珠税,人头税等等苛捐杂税,相较于其他国家,吴国还是很少的。

苏清之又不是周扒皮,一个劲儿的剥削治下百姓是怎么回事,如果有可能,苏清之还想降低赋税,因为后世的市场经济告诉他,商业税才是大头。

像什么农业税,其实只是小头,远远比不上商业税。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靠种地为生的农民都真穷,哪像商人富得流油。而且古代很有意思的是,农业税很重,商业税的话,反而要比农业税低。

都说‘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低贱,谁都可以欺负。实际上,只有平头老百姓才容易被人欺负。商人有钱,用钱都可以砸死平头老百姓。哪像平头老百姓,一年辛苦到头,除了要交农业税外,还要服徭役。

论起来,其实平头老百姓的地位最低。

就不该收农业税。

该收商业税,而且不该十税一,而是十税二或者十税三。

反正商人个个富得流油,还特么妄想颠覆一个朝廷,比如说战国时代的吕不韦,人家差点就把赵政变成了吕政。基本上有野心的商人,已经不再谋财而是谋国。

基于这,不怪苏清之不喜欢春秋战国时代的商人。特别是提出‘美人计’,妄想让他荒唐国事的范蠡,苏清之最不喜欢。绝对不是因为范蠡比他要长得帅。

扯远了,总之王后不悲伤秋风,苏清之就能够全力以赴的继续搞基建。因为王后多愁善感归多愁善感,温柔也真温柔。有王后在,苏清之不需要过多担忧后宫不稳。

当然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苏清之的后宫只有王后一人。

清静是真清静,不掺和任何谎言。

相较王后不太喜欢这种冷清,又眷恋这种冷清,苏清之从头到尾都是享受。

很享受清静,没有多余莺莺燕燕打扰的美好日子。

虽说苏清之的这种习惯,在某些人眼中,或许是有大病。毕竟在他们的印象中,宗室特别是当皇帝的,都是属驴的。而且是能够高效|配|种的种|驴,一日十二时辰,不管哪个时候,都不需要休息。

苏清之可不想当种驴,所以吧,该强硬的时候,还是得强硬。比方说,对于广纳嫔妃这件事很不喜欢的苏清之,就坚决反对到底。不管谁来劝都没有用。

苏清之依然故我,从来不为之所动。久而久之,自然就没有人再劝苏清之广纳嫔妃,只为开枝散叶了。

怎么说呢,苏清之子嗣观念淡薄,有没有子嗣都无所谓的态度,肯定是有人知晓。比如说伍子胥、孙武他们肯定知晓,但是吧,知道归知道,没用。

苏清之那样的人,怎么会因为亲近之人的劝解,而轻易的改变自己的坚持。

作为臣子,首先都会要会揣摩圣意,伍子胥、孙武都会,而且吧,物以类聚的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最起码伍子胥、孙武懂苏清之。

不会特意的劝谏,更加不会强大王所难。

总之这一波,苏清之的基建进行得十分顺利。像搭建房舍,规划城镇,兴修水利,从头到尾,没有遇到任何的波澜。顺顺利利到让苏清之怀疑人生的地步。

索性人生怀疑着怀疑着,也就习惯了。

顺顺利利的,难道不好?

所以吧,等水利工程沿着宽敞的水泥路面搭建完成后,苏清之就开始躺平准备数钱。

真的很悠闲,但是吧,依着苏清之的人品,根本就悠闲不了多久。这不,才躺平数钱了三五天吧,就隔壁的楚国以及晋国这两逗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