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若是询问张亟本人,他自然真心认为老师具备神力,既然真有神力,那自己等人攻入建平,也是迟早之事。

当初典无恶派他统军,便是看中他忠心耿耿,张亟为人固然无能怯懦,却是自始至终都对玄阳上师的话毫无怀疑的那一批人。

这个被委托了一路大军的统帅此刻正有些不安地待在自己的帐子里,其实他这里距离士兵们的住处并不近,但张亟却总是恍恍惚惚地觉得,营中那些令人不安的鼓噪声时刻萦绕在耳边。

副将继续苦劝:“将军无需多虑,咱们这便人马多,大多又一直在城中休养,气力充足,那师氏小儿手上能打的兵马远比咱们少,现在动手,正是合适时候。”

张亟闻言不由自主地站起来,似乎有话要说,片刻后却又重新坐下,眉头紧缩。

副将见到这一幕,倒没有多么沮丧,他十分了解自己这位主官,知道对方是一个缺乏坚定意志的人,如果一件事情可做可不做,那张亟多半是会选择装死到底,能有现在的表现,就已经算是动心了!

“当日天威大将军派将军过来,便是为了吞掉建平此路兵马,对陶贼从两翼形成包抄合围之势,若是将军迟迟不动,岂不耽误天威大将军的大业,不若尽出城中精锐,一鼓作气,将之击破。”

说到这里,张亟面上的犹疑之色果然更重,片刻后终于开口:“这些日子你也瞧见了,那师氏小儿手下的人马并不容易击退,若是大军尽出,恐怕损伤严重……”

副将再接再厉:“既然是打仗,就必定会有所损伤。”顿了顿,道,“但将军细想,咱们出兵,究竟所为何来?”

张亟肃然以答:“自然是为了完成老师当日未尽之大业。”

副将道:“既然如此,当以横平事为重——只要将军不曾负了大将军,就算再怎么损失兵卒,也无关大局。”

——横平县就是如今典无恶以及那位假泉陵侯的所在。

副将分析完领导的态度,又开始分析下属们的想法:“东部黔首投效于将军麾下为兵卒,自然是为了推翻伪帝,建立大业,如今迟迟不动,恐怕会有些不安。”

身为将领,此人的在兵事上的能耐同样十分一般,但因为经验丰富,分析情况时到底比张亟多了些条理。

若是单以个人能力看,他倒比张亟更适合,可惜因为玄阳上师本人死得过早,剩下的徒弟全部威信不足,典无恶接手这摊子事情后,为了保证管理的稳定,只得任人唯亲,直接导致上层将领整体水平不足,反倒是像昔日卢嘉城那边的本地豪强,作战水平有可能更高一些。

——在温晏然原本的想法里,东部的叛乱肯定最后是能镇压下来的,但也必定会对国家实力造成严重损耗,并就此埋下隐患,而随着她个人统治的动摇,那些隐患也会一股脑爆发出来,然而随着当日燕小楼忠心耿耿地手起刀落,东部的局势已然不可避免地跑偏到了另一条线上。

张亟沉默良久,总算开口:“既然如此,那何时动手才好?”

副将面色一喜,道:“越快越好。”又补充了一句,“将军动手之时,当传令谷丰兵马,令他们与将军前后夹击,这样以来,师氏小儿必然难以逃脱,只能被咱们歼灭于此。”

按理而言,纵然选择出兵,也不该这么慌忙,只是这位副将有些私心,他担忧张亟事后又感到后悔,所以才尽力催促。

张亟本就是个态度不够坚定的人,何况对方用典无恶做借口,于是叹了一声:“既然如此,那就依你所言。”

副将一喜,直接就地拜了一拜。

师诸和的大营距离大邑城约莫二十里,之前他是主动派兵过来找大邑这边的麻烦,这次则是大邑的兵马亲自找上门。

兵卒从城外的营寨中涌出,先做好防卫,接着城门打开,精兵们自内涌出,在副将等有打仗经验之人的指挥下,就地集结成了锥行之阵,从天空俯瞰的话,形状如同一个“▲”,显然是打算靠着骑兵的冲击力,将建平大军直接击破。

两边的距离不算近,大军集结摆阵又是一件格外消耗时间的事情,给师诸和那边留下了足够的应对机会。

——单从行动粗糙程度看,就算与张亟等人对敌的不是师诸和而是厉帝,也会产生一种我上我也行的错觉。

与此同时,师诸和也在布阵,他善于治兵,指挥起来自然比张亟更有条理。

既然是野地遭遇战,留着大营也是累赘,他令兵卒们将营地迅速拆除,只留下一些影响马匹行动的防御工事,然后倒摆雁行阵,在原地以逸待劳。

————雁行阵的阵型以两翼及中部的兵马为主,俯瞰图类似于一个两侧打开一些的“U”字。

两边各有前哨往来,经过一番试探后,大邑的兵马终于开拔,数万人一齐出动,在大地上掀起滚滚烟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