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2章 梯次防御

而姜维却是凭借着这次对调的机会,完成了对汉中和永安两大防区的控制。

对汉中姜维是采用遥控的方式,凭着蒋斌等人在汉中手握重兵,姜维成功地架空了阎宇,让汉中的防御计划完全按照了他的既定部署来进行。

在汉中,姜维推行的是敛兵聚谷的计划,该计划的核心要义就是在汉中设立汉城、乐城、阳平关等要塞据点,集重兵以防御之,然后诱敌深入,使敌困于坚城之下,然后辅以游击部队断其粮道,扰其后路,使敌疲惫不堪,被迫撤退。

然后蜀军的的各路人马,便可以在敌人退却之时进行追击,予敌以重创。

其实敛兵聚谷之计也是姜维一个比较无奈的计划了,一直以来,汉中的人口和经济始终是一个短板,当年曹操从汉中撤退之时,裹挟走了汉中的五万户居民,使得汉中人口大减,田地荒芜。

而战争实则打得就是人口,没有人口,就意味着没有兵员,没有粮赋,没有战争的资源储备。

从诸葛亮是时代开始,不断频繁的对外用兵,更加剧了汉中经济的崩溃,那怕蜀军一直采用屯田之法来补充军粮,但由于频繁的军事行动,也让屯田的效率大为下降,毕竟这么多的军队要去作战,种田只能是打仗之后的额外事务,所以单靠屯田,是无法满足汉中前线的粮草供给的。

如果姜维继续地采用以前王平退敌时的那种御敌于国门之外的策略,那就意味着蜀军需要更多的人马来驻扎在各个关隘险要之地,这对兵力的要求和粮草的要求是双重的,以目前蜀军的能力,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所以,敛兵聚谷计划正式推出,其实也算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至少蜀军在汉中腹地的时候,在没有魏军来犯的情况下,可以以屯田的方式来维持军队的日常运转,一旦有敌袭,他们则会收缩兵力,固守坚城。

在汉城、乐城、阳平关这些要塞之中,蜀军储备了大量的粮草,这些粮草被称之为战略储备粮,平时是严格禁止使用的,只有到了战事,才会动用,每座城池之中,至少会储备半年以上的粮草,以备不时之需。

这也是敛兵聚谷计划的关键所在,用这些坚城来拖住魏军的进攻的步伐,使其无法向前推进,所以蜀军本身就必须要足够的物资储备才行,不光是粮草,各种军械也是必需品,要有充分的准备才行。

姜维在汉中的防御体系之中有着极为成熟的方案,同时钟会的三万大军驻守沓中,也保证了阴平武都一带的安全,保护了汉中的侧翼。

整个北线的防御体系的完整的,只要阎宇不在汉中出什么幺蛾子,姜维相信北线防御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现在问题比较大的是东线的防御,东线的防御核心就是永安,只要蜀军能守住永安,魏军就无法越雷池一步。

只不过永安的防线没有汉中那样有充分的准备,一直以来,由于吴蜀的同盟关系,永安这边虽然有所防备,但是发生冲突的概率是比较低的,所以蜀军在永安的驻防兵力始终都没有超过一万人。

就算姜维对调到永安来,负责永安的防务,姜维当初是带着两万人马来的,但姜维的目的可不仅仅只是守住永安,而是向荆州进军,所以蜀军在永安的重心,并不在防御上面。

后来蜀军又增调司马伦的两万军队赶赴西陵,使蜀军在西陵的总兵力达到了五万人,西陵之战后,蜀军虽然也有些损失,但并未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再加上陆抗的军队,从西陵撤退到永安的蜀军总数,竟然达到了十万人之多,是当初姜维从永安出兵人数的三倍以上。

兵多就意味着防御力量的增加,蜀军十万人马来守永安,可谓是兵强马壮,这要是搁以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但兵多也有兵的烦恼,以前永安的驻军只有万把人,军队的营房和后勤补给压力自然小得多,后来姜维带两万人到达永安之后,虽然有些吃紧,但还是勉强可以应付的。

但现在十万大军云集于永安这个狭小的地方,如何安置这么多的军队,却是让姜维有些头痛了。

毕竟永安城小,如果将十万大军全部安置在永安的话,那直接就会将永安城给挤爆了,而且这么多的军队,挤在一起,也不利于永安的防线建设,如何合理有效地排兵布阵,规划好永安的防御体系,对于姜维来说,还真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

一直以来,姜维是擅长于进攻的将领,在关陇前线,他往往是以攻代守,将战火烧到魏国的领土之内,所以在姜维主政的十几年间,魏军几乎一次也没有向蜀国发起过进攻,双方战斗的地点,全都集中于秦岭北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