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三六章 培养血性
追不上,其实还不算什么,风向不可能永远站在大明那一边,如果突然转向,那么他还是有机会追上去的。
关键是,他们的舰炮够不着大明的战舰,而大明的战舰,却能轻易地击中他们的战舰,只需要一炮。
就在克雷姆浮想联翩的时候,他左侧一艘六百吨级的盖伦船被击中了砸在甲板上,数十名海军士兵当场粉身碎骨,爆炸冲击波扫过,索具被生生扯断,桅杆被推倒,堆放在炮位附近的火药桶轰轰轰轰地爆炸,直炸得碎片乱飞,整艘战船转眼之间便被打得火光冲天!
战损增加到三十四艘了,如果是数量差距不大的情况下,这场仗克雷姆就不会再打下去了。好在他们奥斯曼帝国的海军战舰数量实在太多,虽然损失了三十四艘战舰,可是总数还有一百四百多艘,总数可以超过五支西班牙无敌舰队。
数量上的优势,让克雷姆有了战斗下去的勇气,一艘战舰上的炮弹是有数的,现在为止,大明皇家海军的舰炮,平均四至六枚炮弹可以击中一艘战舰,中型战舰、小型战舰一炮就可以打废或击沉,如果是大型战舰,可以挨两到三枚炮弹。
好在每一艘战舰携带的炮弹都是有数的,奥斯曼帝国拥有一千四百余艘战舰,按照这种机率,大明海军至少需要发射八千至九千枚炮弹,才有可能全歼奥斯曼帝国的海军。八九千枚炮弹,也就意味着每一艘大明战舰,需要发射八九百甚至上千枚炮弹,这样高频率的开炮,他们的人可以坚持,舰炮也不能坚持下去,特别是炮管,过热就会炸膛。
想得挺美,可惜很不现实。
正是因为速度上的优势,大明的海军战舰并不是一味地用舰首炮或舰尾炮轰击奥斯曼帝国的海军战舰,而是利用速度上的优势,先拉开与奥斯曼帝国海军的距离,等奥斯曼海军战舰进行十千米的射程之后。
大明海军会抢占T字头,或是利用侧舷炮,或是利用舰尾炮、或是利用舰首炮进行轰击,在距离奥斯曼帝国海军两千多米的距离时,在这种距离,奥斯曼帝国的海军舰炮,有机率可以射程这么远。
当然,他们肯定是打不中的,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概率,大明皇家海军也不愿意碰这个霉头,要知道大明皇家海军的军饷是非常高的,伤残军人的抚恤金也高。
同样是三十六个月的军饷,陆军士兵会拿到约一百三十两银子的抚恤金,其家属获得累计减免税金三百两银子的抚恤,事实上,相当于四百多两银子的抚恤金。
但是海军士兵不同,他们的收入本来就比陆军士兵的一点五倍至两三倍不等,而且加上出海的补助,每名海军士兵,平均军饷在七两银子至八两银子之间,也就意味着,阵亡一名海军士兵,朝廷要抚恤金两百八十多两银子。
如果在战斗结果评审的时候,有将领指挥失误的原因,将领的前程堪忧,大明需要胜利,但是,却不需要用士兵鲜血染红的胜利。
这一方面的规定,主要是全旭看过另外一个时空的一战和二战,英国和法国的统帅们,简直都是可以称之为屠夫式的指挥。
特别是凡尔登战役,在欧洲各国涌现一批英雄,事实上,这不能称之为英雄,而是称之为屠夫,比如查尔斯·曼京,此君指挥的是法军最精锐的第五师,从来不关心士兵伤亡,被士兵们直接冠以“屠夫”绰号。
比如罗伯特·尼维勒用机关枪逼迫士兵进攻,比如,沙俄的阿列克谢耶夫将军,他罔顾沙俄装备不足,匆忙发起纳拉奇湖战役,在此战中,俄军战死超过十万人,这其中不包括冻死在前线的一万两千人,冻伤减员的七万四千余人……
无论是胜仗还是败仗,大明皇家陆军或海军,每战死一名士兵,都会由士兵委员会介入调查。
刘秉仁少将是一位年轻的少将,他的未来和前途不可限量,所以,他完全不必为了所谓的战绩,罔顾士兵的生命,如果是非必要的牺牲,那就不用牺牲。
全旭的原则是如果可以用钱来解决的问题,或者说用时间或装备能解决的问题,就不能用士兵的生命去解决问题。
但是,当牺牲是必需的时候,那就必需牺牲。如果大明皇家海军或皇家陆军身后就是大明本土,就是大明百姓,那么就算战至最后一兵一卒,那也不能撤退。
这个过程,仅适用防御。进攻特别是在掌握着绝对主动权的时候,尽可能地避免牺牲。
地中海之战,就是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在刘秉仁利用优势,不时地带着奥斯曼帝国的海军在地中海的兜着圈子,时不时的向奥斯曼帝国海军发起一次次的攻击,每一次攻击,都会让克雷姆感觉到切肤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