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三章 万里远来的女儿

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全旭其实非常清楚,别看横扫四方,打得匈奴不敢南下的汉朝,其实常备军兵力并不多。

以中央为例,光禄勋掌宫殿门户,其麾下有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等统兵官职。蔡质《汉仪》记载虎贲中郎将“主虎贲千五百人,无常员,多至千人”“羽林郎百二十八人”;应劭《汉官仪》“羽林左监主羽林八百人,右监主九百人”——以上,光禄勋执掌的部队大约为虎贲1000人,羽林1828人,合计2828人。

卫尉“掌宫门卫士,宫中徼循事”。属官除公车司马令所领卫士之数不明外,其余属官包括南北宫卫士令、左右都候及诸宫门司马,共领卫士约2454人。(详见李贤等注《后汉书·百官制》)

北军中候“掌监五营”,所属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尉,总兵力3536人。

执金吾“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汉官》记载“执金吾缇骑二百人,持戟五百二十人”,共领卫士720人。

城门校尉“掌雒阳城门十二所”,据马端临《文献通考·兵考二》记载“惟城门屯兵数无所考,以宫掖门司马所领者推之,多者七百二人,少者止三十人,况十二门止于一校,必非重兵所在,多不过三千人耳”,按照此推论,兵力按3000人计。

以上合计,东汉中央军总兵力为12000人左右。王朗曾说“旧时虎贲、羽林、五营兵及卫士,并合虽且万人”,这个记载与推算结论大体相符。

当然,西汉汉武帝创立八校尉,其实兵力也是万人。

但是,汉朝时期一旦战争需要,汉朝皇帝发兵征讨,就可以从各郡国征兵,从民间征兵,西汉主要依靠六郡良家子。

但是这个民间百姓都有习武的风俗,哪怕临时征召的士兵,对外战争打起来非常顺利,甚至杀出了一汉抵五胡的威名。

当然唐朝也是如此,以唐朝的版图为例,大唐的版图远超大明,可是事实上呢,唐朝仅仅有三百六十七座折冲府,而折冲府又分为上折冲府(一千二百人),中折冲府(一千人),下折冲府(八百人),就算全部都是上折冲府,唐军总兵力最多不超过四十四万人,其中关中驻扎着十六卫,合计约十八万人马。

同样,占据着全国绝对的优势。

尚武精神是一个国家战斗力军事战斗力最强的体现,这是因为秦汉以来,汉人本身尚武,就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司马氏晋朝懦弱无能,可以汉人地方上的豪强,也可以打得诸胡狼狈不堪,比如说,范阳祖逖北伐,晋元帝司马睿不仅兵马,不给装备,只给了一个建威将军的名号,三千匹绢,结果,祖逖带着乡亲随从,几乎收复河南地。

刘琨带着一千部曲,独守晋阳十四年。

光军队训练得再好,如果民间没有习武和敢作死敢拼杀的精神存在,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就以现在为例,平心而论,即使是英法联军的武器装备水平,远不如全家军。

可是,皇太极率领的清军敢有勇气顶着弹雨冲锋,如果全旭把全家军的火力降至英法联军的水平,满清骑兵是有机会冲上去的。

关键是那个时期,清朝已经失去尚武的精神。

汉人本就尚武,只是从秦汉唐一直可以碾压周边。

但是到了宋朝,开始重文轻武,统治者采取了治民为羊的战略国策,持续不断的用礼教的法律去打压,去弱化这种尚武精神,越往后期越严重。

当然,明朝中前期,还是比较重视武人的地位的,朱元璋非常重视武人的地位,要知道,小旗也就从七品,总旗则是五十人的队长,则是与正县令一样的级别。

只是可惜的是,在土木堡之以后,明朝的文官集团崛起,全面压制武官,别说六品百户,五品千户,在县官面前都已经抬不起头了。

虽然说,后世全世界拥有合法持枪的国家有很多,特别是漂亮国,枪击事件层出不穷,可问题是,一旦战争作为动员,漂亮国可以得到大量训练有素的军队。

全旭也需要大明的百姓合法拥有武器,习练武艺。

第一方面,全旭在统一天下之后,可以缩减军队编制,他感觉常备十六师,共计一百一十三个旅,部队保持在一百万人左右就足够了。

一旦战争需要,就像这次在辽东和河套地区的民兵部队一样,因为民间持有武器,参与军事训练,这次战争中全旭共动员将近二百万民兵参加运输或者支援战斗,表现得非常不错,民兵的战斗力,完全不弱于朱氏大明所谓的精锐部队了。

重振汉唐雄风,这是全旭的目标。

这个目标,他不允许任何改变的。

当然,不禁武器,也不代表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