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七章 魔改版三棱军刺
事实上,明朝科举,从上到下,一直没有真正的公平。
哪怕是县试、府试、院试的生员名额,几乎都被地方大族和士绅瓜分干净,真正的寒门子弟要想出头,几乎不可能。
除非拥有明显过人的天赋,被知府提携一下,可以获得通过。
科举考试最大的不公平,这不像数学题答案是一,你写了二,就是错误,写了一就是正确,谁也抹杀不了。
科举考试试题杂文、策论,都没有正确的答案,只要思想内涵正确,大致不差,人为的主观因素就非常重要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真正遇到学霸,擅于揣摩人心,还是可以脱颖而出的,中规中矩的读书人,几乎很难通过县试、府试以及院试。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绕开府试获得参加乡试机会的国子监就紧俏起来。
明代的科举与后世一样,采取区域划分的模式,有些地方,教育落后,科举相对容易一些。
而国子监就相当科举赛道上的超级跑车,未入府、州、县学而欲应乡试,或未得科名而欲入仕者,都须先捐监生。
就像《范进中举》里面的周进,周进本来生员也不是,只因为同乡好友相助拿钱买学历,后来才考上举人,中了进士,殿试三甲,最后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这后面才有得跟范进的一番缘分。
袁可立送给全旭的这个名额,其实就是给全旭提供乡试的方便门路。
全旭看着这封信,以及进入国子监的凭信,他反而有些为难了。
“到底要不要去北京呢?”
去北京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可以拿到一个文凭,这个文凭比举人更高。另外就是,全旭只要去了北京,可以利用自己的钱,忽悠一些人才,同时也可以利用明朝的腐朽,从工部或少府里弄到大批优秀的工匠。
可是,不去自然有不去的好处。
早在崇祯二年四月开始,白水王二就拉开了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帷幕。虽然王二很快就被镇压了下去。
但是,府谷王家嘉胤、安寨高正祥,宜川王左挂、飞山虎、大红狼,洛川王虎、黑煞神,延川王和尚,甘肃庆阳韩朝宰、武都周大旺等农民也四处举旗起义。陕西全境、甘肃东部和四川北部都有起义军在活动。
如果没有后金入寇,陕西、甘肃的农民起义一定会被镇压下去,可在关键时刻,巡抚梅之涣和山西巡抚耿如杞率领精锐部队勤王,这些叛乱却死灰复燃。
全旭仿佛从空气中闻到了硝烟的味道。
他需要做得很多,比如说,尽快完成城堡的建设,尽快吸纳辽东百姓,扩充家丁兵,同时,也要加强军事装备。
全旭笑道:“孙先生,我会尽快准备,过一些日子北上京师,要不咱们一起?”
孙向荣摇摇头:“全公子,老奴还有其他要事,就不陪公子北上了!”
“这样啊!”
全旭望着袁世卿道:“袁管事,让你给孙先生准备一些土特产!”
全旭的一些,就是三车红薯、三车土豆,还有两车玉米,还有一部分丝绸和曹宁送过来的摇钱树,当然,全旭把那个紫檀木的盒子扣下来了,用红绸包裹着,直接塞给孙向荣。
孙向荣看着摇钱树和八车土物产,暗暗冲全旭竖起大拇指:“上道!”
虽然说,国子监可以纳捐,花钱就能上,可关键是袁可立可没有让全旭出钱。
“全公子,告辞!”
“一路顺风!”
全旭苦笑道:“珍惜眼前的太平日子吧,咱们的好日子不多了!”
“全爷的意思是……”
“没什么!”
全旭转而望着袁世卿道:“咱们的粮食,对外不再出售,任何人都是一样。”
“可是,全爷,咱们现在的粮食麦子、玉米、红薯、土豆加在一起有一百多万石!”袁世卿苦笑道:“就算去掉税,咱们也吃不完啊!”
“现在这些人吃不完,不代表以后!”
全旭非常清楚,一旦后金破关而入,北方百姓就会南下迁徙,哪里有粮食,他们就会往哪里跑。
全旭原本计划,把所有庄户的房屋、全部都换成砖瓦房,然而,问题是,现在时间来不及了。
全家庄镇几乎每一天都在发展,除了全旭的铁匠工坊之外,陆续又过来开了十几家铁匠铺子,整天叮叮当当的打铁。
他们自然是没有铁,但是全旭手中有上好的钢铁,他们就从牛结实手中购买钢铁,打造菜刀、锄头、桦犁以及柴刀、叉子等农具,也有的打造刀、长枪、锤、斧等兵刃。
就在全旭窑场十几里的地方位于南乐县境内,不属于全旭的地盘,开了一个瓦匠作坊,几十号人采泥制瓦烧瓦,忙得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