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两个民间

说完了前一段,潘龙停顿了一会儿,让苍渊欢喜一番之后,才说:“说完了前一个‘民间’,还需要我说后一个‘民间’吗?”

苍渊苦笑:“虽然我已经有所预料,但既然开了头,那还是请潘老弟你说完才是。”

潘龙笑了笑,说:“另外一个民间,衣食无忧、生活优裕。他们可以练武,谋求扬名立万;也可以习文,追求一举成名……严格说来,我也算是这个民间的一员。这个民间对于变法,总的来说还是支持的——毕竟大家都不傻,知道国家强盛了,对谁都有好处。但变法损害到了他们不少利益,这让他们又有些不满。因此他们就有些犹豫,说得不客气一些,便是首鼠两端,又想要得利,又怕受害,矛盾得很。”

“那依潘老弟你的看法,他们对于巡查官员借着追查百家余孽的名义清查大户财产这件事,又是什么态度呢?”

潘龙笑了:“苍兄已经明白的事情,何必问我?”

苍渊也笑了:“你这么一说,我差不多就全明白了!”

他面露坚定之色,说:“既然破门清查这件事能够有利于赈灾,那别的问题,也就不值一提了!天底下本来就没有那么多让人犹豫和思考的机会,一件事想要两全其美,只不过是白日做梦!我们做的事情,不仅能够利于将来,也能利于眼下,那为此得罪一些人,倒也很值得!”

潘龙没说什么,保持了沉默。

苍渊是个很有主见的人,他来找自己,多半只是想要倾诉一下心中的郁闷而已。

能够从自己这里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得到让他欢欣鼓舞的心里支撑,对他来说已经可算是意外收获。

剩下的话,就不用自己再多说了。

其实,潘龙也并不相信苍渊是个多么利国利民,乃至于爱民如子的人——能够跟大魔头帝洛南成为好朋友的人,再怎么善良也有限。

但是他相信,就算是凶狠邪恶的人,在他做大事的事情,也是需要一些“大义”的名分,来作为自己内心支柱的。

能够毫不在乎地把“仁义道德都是放屁”这种话挂在嘴边,天天说年年讲的,基本上没几年就会像条野狗一样死在路边,因为他会成为货真价实的“孤家寡人”,然后被人群起而攻之。

苍渊和帝洛南能够在乎民意,想要努力争取一下民意的支持,潘龙还是很高兴的。

当然,从他的角度,他希望这两个人在乎和争取的,是前一个“民间”的支持,而不是后一个的。

毕竟……那才符合他的道德观。

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如果苍渊和帝洛南在乎的是后一个民意,那变法很可能就变成一次温和的改良,或许还真的能够帮助大夏皇朝稍稍焕发一点生机,从垂暮之年重新变成一个老而不朽的模样。

那对大夏皇朝来说当然是好事,可对一个根本利益就站在大夏皇朝对立面,跟这个朝廷有你无我不共戴天的反贼来说,就是大坏事了!

所以……虽然稍稍有些不好意思,但潘龙宁可变法派跟保守派闹到翻脸!

最好他们打起来!

要是帝洛南变法的最终结果,是京畿之地爆发战火,朝廷的核心武力之间互相翻脸开打。那不论最终的结局是谁赢谁输,对朝廷的权威,都会是极为沉重的打击。

之前端午之战,老师毕灵空率领诸子百家,攻神都、破周天星斗大阵、杀帝苍穹,已经沉重打击了朝廷的权威。如果再被这么打击一轮,各地的官员和将领,只怕心中免不了就要升起一些“大丈夫当如是也”或者“彼可取而代之”的念头了。

到时候,再设法打击朝廷几轮,便是墙倒众人推的局面。

潘龙的历史水平远不如那个老朋友,但西元十九到二十世纪之间,那百多年的历史,他当年也是苦学过的——毕竟,要考。

另外一个世界历史上的清王朝是怎么覆灭的?他可记得很清楚。

可不就是被这么一轮一轮地打击权威,到最后轰然崩塌的嘛!

在军事上,哪怕是直到最后武昌那一战,北洋新军都还占着相当的优势,起义军想要靠武力推翻清王朝,希望并不大。

但清王朝的权威已经损失殆尽,各地督抚纷纷独立,最后连他们倚仗的北洋新军都反过来把枪口瞄准了他们——到这一步,这个王朝自然只有死路一条。

若是大夏皇朝最终也是这么完蛋的,那么至少对百姓来说,伤害可能算是比较小了吧……

(哈,想这些还太早太早。而且……也太虚伪了一点……)

潘龙心中暗笑,将这些念头赶走,看着苍渊离开的背影。

只见他脚步坚定,显然是心中的迷惘已经被一扫而空,再也没有半点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