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这一夜很喧闹

崔锦屏踌躇再三,终究没有把于彻之的军情奏本即时上呈内阁。

自从升任通政的当夜,他踏进谢时燕的府邸,感谢对方的知遇之恩,并表达了自己的投效意愿后,心里就隐隐有了觉悟——这是他和苏晏分道扬镳的开始。

放眼整个朝堂,如今的确是苏阁老最得圣眷、一枝独秀。可是这枝花木太过鲜嫩、太过独拔,根基还扎得不够深。不比那些个盘根错节的老树丛,尽管看起来灰扑扑的低矮又平庸,但也胜在低矮平庸,大风轻易摧不了它们。

——倘若这棵秀木愿意给他攀援与比肩的机会,他也愿意在自身能承受的范围内,与对方一同抗击风雨。可是苏晏并看不上他,宁可与厂卫鹰爪为伍、重用一个只会献春药的狂徒,也不肯多提携提携他。

——所以是苏晏先对不起他,背弃了他们之间的朋友情谊。

既然你不仁,就休怪我不义……崔锦屏咬着牙想,将奏本锁进了抽屉里。

这个奏本被搁置两日后,从大名府传来了新的军报:

于彻之再次上书朝廷,说他派出队伍去寻找与支援戚敬塘,一路上发现了两军交战的痕迹,还听到不少当地的传闻,有说官兵不敌义军惨败而逃的,也有说官兵的头目被义军俘虏后投了降的……各种传闻不一而足,但一律不是好消息。

于彻之怀疑戚敬塘所率的五军营左军,因为轻敌冒进吃了败仗,其主帅至今没有回营复命,要么阵亡,要么被俘,要么畏罪潜逃了。

崔锦屏将这第二份奏本也送到了谢时燕手上。

谢时燕欣喜不已,一面嘱咐他继续扣住消息,绝不能让苏晏得知后有所准备;另一方面加紧联系自己一派系的官员,以及对苏晏心怀不满的朝臣们,其中也包括了另一名阁老江春年。

内阁目前有五位阁臣。

首辅杨亭与苏晏有旧,且又是同承李乘风一脉的香火情,故而谢时燕一开始就放弃了争取他。

于彻之在外领军打仗,就戚敬塘这事,估计也是憋了一肚子火,回京后哪怕不亲自炮轰苏晏,也不会碍着他们弹劾。

江春年有点结巴又行事低调,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的,但谢时燕知道他并不甘心在内阁的地位居于苏晏之下,稍微游说一下就能成为盟友。

如此一来,剩余的三个阁老里,有两个能成为自己的助力。唯独一个偏向苏晏的杨亭,性子软和,不足为患。

谢时燕算来算去,觉得此番胜算不小,哪怕不能把苏晏给免职了,也能狠狠打击他在内阁的地位,甚至能将他排挤出朝堂核心。一旦他从“近乎于相”的高位上跌下来,等待他的将是来自众人的一次次落井下石与利益瓜分,此后想东山再起可就难了。

一连三夜的密谋后,这个以谢时燕为首的“倒苏”团队,六七个核心成员中,江春年江阁老竟然是最沉不住气的一个。他催问道:“劾疏既已写好,何时动手?”

谢时燕沉吟后,说:“再等等。”

“等什么?小心夜长梦多,别忘了锦衣卫的探子可不是吃素的。”

“……等于阁老的第三份奏本。”

短时间内接连上奏,的确是于彻之的风格。当初他领兵剿匪时,最多的一次,半个月内连上了九道奏疏,不是催要行军粮草,就是抨击拖后腿的官员,好在景隆帝宽仁,并不以此为忤。于彻之便越发成了领兵的文臣中,脾气与做派最接近武将的一个。

谢时燕料准了于彻之绝不能容忍手下将领不听军令,肯定还会再上奏。

果然,又过两日,第三份奏本来了——

于彻之俘获了一批“义军”喽啰,审问后证实:戚敬塘所率之部,的确在近期与他们交锋数次,全都吃了败仗,领着残兵一路溃逃。廖疯子亲率手下乘胜追击,最终战况如何,这些被俘的喽啰们也不清楚了。

这可就算是铁证了。

谢时燕彻底吃下这颗定心丸,拍案道:“稳了!就明日早朝,我们集中火力,炮轰苏十二。不把他轰出内阁,誓不罢休!”

-

“今夜谢府的密会……都聊些什么?”

入夜,壁上油灯将北镇抚司的公堂映照得影影绰绰。沈柒两条腿架在桌面,一边问,一边心不在焉地把玩着手里的黄铜刑锥。

锦衣卫暗探面有惭色地抱拳答:“谢府戒备十分,兄弟们难以接近。只知约有六七人碰头,不知具体身份,也不知谈了什么。”

谢时燕这老匹夫,上次因为戚敬塘献回春丹之事与清河结下仇怨,此番这般鬼鬼祟祟,所密谋之事会不会也与清河有关?

沈柒挥手打发暗探离开,正盘算着亲自去谢府打探一番,却见高朔脚步匆匆地进来,在他面前站定,仿佛有话要脱口而出,转而变成了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