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边关弊处

“那就让他们来!”

朱慈烺声音坚定:“掩耳盗铃,假装不知察哈尔和建虏人的勾结,任由物资流向建虏,终究是不行的。和宣府大同两地的平安相比,流失的物资对我大明的伤害更大!更何况,张家口的贸易虽然保障了宣府大同的平安,但却无法阻止建虏从其他地方侵扰我大明,这种自欺欺人的绥靖政策,毫无益处,必须立刻终止。至于蒙古人勾结建虏侵犯张家口,我以为,朝廷早做预防即可。”

转对崇祯帝:“父皇,现任宣府总兵王通虽然继任时间不长,但却也和晋商勾勾搭搭,眉来眼去,儿臣以为不可留,应立刻免职。山西总兵周遇吉忠心耿耿,练兵有方,儿臣以为,可以任为宣府总兵。儿臣离开张家口之时,留马进忠驻守张家口,马进忠所部三千人,再加上周遇吉,足可应对察哈尔和哈刺慎,如果是建虏大军来袭,两人坚守五到十日也不成问题。”

听到此,群臣都是明白,原来太子心中早有谋划,说不得连宣大总督和宣化巡抚的人选都已经想好了。太子确实想好了,不过总督是朝廷的二品大员,由内阁建议,崇祯帝任免,身为太子,不宜干涉太多,将中意的人选告之吴甡,由东林人去活动即可,至于最后能不能如意,就要看崇祯帝的圣裁了。

崇祯帝不置可否,只淡淡道:“起来说话吧。”

朱慈烺起身,继续道:“严控商人出关,本是朝廷的一贯政策,但从晋商之事来看,此策执行的十分不好,儿臣以为,除了商人利欲熏心,想要获取高额利润之外,边关的制度缺失,官吏贪墨,也是原因之一,所以朝廷九边的查缉制度,必须重新检讨了。而后总结经验,找出漏洞,选派清廉干吏,去担任各处的分巡道。同时加大对商人的宣导,告知他们和建虏通商,祸我大明的罪恶,他们都是大明的子民,应该能明白朝廷的苦心。天下银子那么多,未必非要赚建虏人的。”

群臣默默,都暗道:处理九边何其难?太子也想的太简单了。

首辅周延儒的脸色有点难看,他是首辅,朝廷九边查缉制度出了问题,虽然历年的宿疾,但他身为现任首辅,怕也是难辞其咎。

对于群臣的顾忌,朱慈烺能感受到,九边的复杂他也有所了解,但绝不能因为复杂和困难就逃避,商人私自出关之事,必须从根子上除绝。纵然艰难险阻,他也一定要办下去。

“最后,提高检举的奖赏额度,但有举发商人和建虏不法通商者,一经核实,立刻予以巨额重赏,甚至分商人一半家产也是可以的。如此数管齐下,应可杜绝商人出关走私的侥幸心理!”

朱慈烺一口气说了几条建议,殿中群臣都仔细凝听,听到最后,很多人都微微在点头。

太子整顿九边,虽然有点想当然,但并非只是讲大道理,而是有具体的办法。

崇祯帝听得也非常仔细,相比于诸臣,他对大明的各项弊端更是深恶痛绝,虽然还是板着脸,却心中却欣慰:我儿睿智啊~~虽然还年轻,但比每天都哄弄我的朝臣有用多了。

“殿下所言甚好,臣以为,可以立刻实施。”

蒋德璟第一个赞同。

“臣附议。”

陆续有大臣站出。

一向都是首先表态支持太子的兵部侍郎吴甡却是默不知声。不是不支持,而是不能再往“太子党”的标签上靠了,那日回京前和太子在涿州的一番交谈,令他警醒不少。经过开封之战,太子的支持者一定会增加很多,这种情况下,他默默地站在太子身后即可,太过风头的事,他还是暂且回避的好。

崇祯帝目光看向首辅周延儒。

周延儒出列,拱手道:“太子殿下所说,皆是良策,然张家口的边贸行之多年,冒然改变,非同小可,臣以为,还是应该循序渐进,先昭会察哈尔、哈刺慎两部,予以安抚,等一切准备就绪,宣府兵马严阵以待之后,再宣布以物换物之策也不迟。”

崇祯帝点头:“准!”

周延儒忽然又跪倒:“张家口之事,罪在内阁,罪在周延儒,臣等愧对陛下的信任,请陛下责罚~”

陈演,谢升和蒋德璟也赶紧跪下。

太子都自己请罪了,首辅内阁当然得比照办理。

殿堂静寂。

崇祯帝望着周延儒,在心中无声的叹了一口气。

老实讲,自从周延儒复为首辅以来,他对周延儒的表现,其实不甚满意的,不过放眼天下,朝堂上的衮衮诸公,能够承担首辅职责的,除了周延儒,眼下还真找不出第二个人。

虽然不完美,但周延儒也还算是及格。

不论是张家口走私,还是九边查缉,都是历年积累的弊端,和周延儒关系并不大。崇祯帝当然不能为此责罚周延儒和内阁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