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黄道周公

宣读完圣旨,秦方向太子见礼,然后匆匆离去。

“殿下,秦方冲王铎府上去了。”田守信小声禀告朱慈烺。

不意外。

朱慈烺微微苦笑。

吴伟业和王铎都是他的老师,有督促他学习的职责,然在过去的三个月之中,两人有心无力,除了临出京的那几天,一节完整的早课也没有为朱慈烺上过,崇祯帝知道真相后当然要迁怒两人,革职还算是好的,没下狱算是便宜他们两人了。

王铎虽然不管事,但正是因为他的不管事,朱慈烺才能没有掣肘的使用詹事府的官员,至于吴伟业就更是重要了,从王府到北郊的水利,所有的后勤,钱粮使用都是吴伟业在管理,吴伟业成功的从一个太子讲师变成了一名兢兢业业的后勤管理人员。

朱慈烺对吴伟业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但没想到,一道圣旨就革了这两位的职务。

王铎也就罢了,但吴伟业对钱粮调度已经有一定的熟悉度,换一个生人,一起都要从头再来。

唉,父皇啊,你就不能安安心心,不干涉我的事情吗?

吴伟业一脸沮丧,整个人像是被抽去了骨头,跪在那里软趴趴地,好像已经站不起来了。正当盛年,却被朝廷免职,这个打击对他不可谓不大。虽然他并不是完全没有心理准备,自太子病好之后,却迟迟不参加早课,他就预料到有这一天了,只是当这一天真正来临之时,他却还是有点不能接受。

朱慈烺心中有歉意,上前将吴伟业扶起来:“左庶子请起。是本宫连累了你呀。”

吴伟业眼睛红红:“殿下何出此言,都是臣无能。”

能得皇太子一言,就算被罢职也值了。

朱慈烺小声安慰道:“先生暂且休息,但有机会,本宫不会忘记你的。”

一声先生,都快要把吴伟业喊哭了,他红着眼眶向朱慈烺深鞠:“谢殿下……”

吴伟业垂头丧气的走了,革去所有职务,意味着他变成了一介平民……他一时还真难以接受。

很快,朱慈烺得到消息,新任詹事居然是黄道周!

和刘宗周一样,黄道周也是明末大儒。

张廷玉等人编修《明史》时赞黄道周为:“学贯古今,所至学者云集”。

黄道周刚直不阿,屡次犯颜直谏,仕途五起五落,和刘宗周人生轨迹有惊人的相似。

甲申之变时,黄道周已经致仕,在福建养老,专心著述,闻变,伏地痛哭。南明弘光朝先后任吏部侍郎、礼部尚书,弘光亡后继续抗清,隆武帝封武英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兵败为建虏所获,慷慨就义,临死前痛骂洪承畴。死后人们从他的衣服里发现“大明孤臣黄道周”七个大字。其门人蔡春溶、赖继谨、赵士超和毛玉洁同日被杀,人称“黄门四君子”。

论名气,论执拗程度,黄道周不比刘宗周差多少,朱慈烺躲来躲去,终究是没有躲过。

崇祯帝的圣旨说黄道周“事亲亦极孝”,“学无不通,且极清苦”,因此起复他为詹事府詹事——看的出,为了帮太子挑一个好老师,崇祯帝也是煞费苦心,刘宗周不行,立刻就起用黄道周。

有黄道周这个詹事,朱慈烺以后恐怕再难逍遥了。

所幸黄道周此时不在京师,而是在千里之外的福建,圣旨到福建,黄道周起身赴任,来来回回最少一个半月。

也就是说,朱慈烺只有一个多月的清闲时间了。

而接替吴伟业左庶子位置的是马世奇。

马世奇,字君常,号素修,崇祯四年进士,与华允诚,龚廷祥并称“锡山三忠”,甲申之变中,李自成破北京,马世奇自缢死,二妾亦随死,而在此前的两月,马世奇就已经有所预料,每每朝议归来,太息泣下,曰:「事不可为矣。」

马世奇是忠臣,为人廉,但除了八股文章之外,是否有经世的才能,朱慈烺就不知道了。

……

紫禁城。

大约是刚飘了一场小雨的缘故,紫禁城空气清新,落日的余晖照在金碧辉煌的楼宇间闪烁着明亮的光泽。

朱慈烺坐在布辇上,琢磨着怎么和父皇应对,以解释王铎吴伟业之事?从两人被罢职,而且圣旨口气极其严厉就可以知道,崇祯帝对两人所作所为十分不满,有极深的怨念,子不教父之过,养不教师之惰,惩戒了老师,他这个学生肯定也是跑不了的。

另外,此次蓟州之行从四天变成十一天,朱慈烺也需要找出一个合适恰当的理由。

照崇祯的脾气,儿子擅做主张,明明有蓟州北的官道,却偏偏要走蓟州南的小道,多绕了六天的路,心里肯定是生气的,脸色凝重,目光严厉也一定是少不了的,不过朱慈烺并不是没有绕道的理由,那就是为了祭奠玉田总兵小曹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