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京营改制

一盏茶(约十分钟)后,精武营和纤夫兵整队完毕,以三百人为一小队方阵,齐步走过点将台。

作为“教官”的小太监韩琛走在第一个方阵的最右侧。

和普通士兵一样,他挺胸抬头,小脸绷的严肃,走起路颇有阳刚之气,如果不说,谁也不能知道他是一名小太监。哦,不对,他不是小太监了,他现在是有品级的太监了。

没有首长好,也没有为人民服务,只有冬冬的战鼓伴随着将士们的脚步。

朱慈烺微微点头。

队列训练已经初见成效,隐隐已经能听到齐刷的脚步声了。

韩琛干的不错。

而李若链从天津招募而来的两千纤夫兵走起队列来,居然不比精武营的老兵差多少。

一切都归功于李若链的严厉督促。

虽然没有带过兵,但李若链是武进士出身,对带兵并非完全的门外汉,加之纤夫兵都是好苗子,韧性坚强能受苦,相比于京营老兵更容易被操练,前些天精武营出现逃兵,但纤夫兵却一个逃走的也没有——京营操练虽然苦,但丰衣足食,比起纤夫的悲惨生活幸福多了,今日又有十亩军田的消息传来,就更是坚定了他们留在京营的决心。

纤夫兵不但队列走的好,而是士气也是最高的。

够了,朱慈烺并不打算将京营士兵练成前世里的阅兵方队,他在京营推行队列训练,不过是想要潜移默化的培养京营将士服从命令的本能。真正杀敌,还是要从火器和长枪入手。

而且五月开封之战迫在眉睫,他没有多余时间再等了。

李若链没有随纤夫兵走队列,而是站在点将台下,挎长刀,一脸凝肃的盯着自己的部下。两千新兵,七个方阵,他仔仔细细的观察,其中有步伐不整,影响队列齐整的士兵的名字他都记在心里,想着阅兵结束之后要严厉惩罚。

田守信曾悄悄告诉朱慈烺:徐文朴其实并不是第一个在营中夜宿的高级将官,李若链才是,过去的半个月中,李若链最少在营中夜宿了十天了,纤夫新兵出现任何问题,他立刻解决。

朱慈烺暗暗赞许,李若链做事极其认真,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是上级长官交付的,就一定会一丝不苟的完成。历史上,正是李若链发现了证明袁崇焕“通虏”的最要人证,那一位倒霉的木匠是被屈打成招的真相,并上书要求重审袁崇焕案,可惜没有被朝廷采纳。

李若链最擅长的领域还是在谍报,纤夫兵队列操练完成之后,还是要让他回归本职才对。

“吴襄。”

“臣在。”站在朱慈烺身后的吴襄立刻抱拳听令。

虽然不太喜欢,但吴襄毕竟是父皇任命的精武营主将,朱慈烺还是得用他。

“从明天起,取消精武营上午队列操练的时间,改为技能和力量训练。另,纤夫兵并入精武营。”朱慈烺道。

“臣遵命!”吴襄抱拳听令。

“召百总以上将官到台下,本宫要训话。”

“是。”

很快,精武营百总以上的将官,连同赞画、后勤军官将近一百人全部集合到点将台前,等朱慈烺训话。

朱慈烺走到点将台边缘,环视台下的众将。

吴襄领头,千总徐文朴、杨轩等人都站在台下。

照规制,精武营一名主将,两名副将,参将三到四名,但现在除了在外征兵的参将董琦之外,两名副将和参将的位置都是空缺,即便刘肇基到京营成为副将,也依然还有两三个空位,最近这几天,朝中对朱慈烺不补齐将官的空位有所非议,不过朱慈烺不管,对于几个参将和副将,他自有打算。

“今天是精武营第一次百总级军议。为什么让所有百总都来?因为一旦踏上疆场,你们每个人的决定都可能会影响到我大明的未来,在我心中,你们每个人都是统兵的大将,都是我皇明的栋梁!”

听到皇太子的奖励之言,将官们尤其是各个百总们都忍不住拔了拔腰杆,登时铠甲摩擦声响成了一片。

“诸君努力!”朱慈烺高声。

“报效朝廷,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吴襄带头振臂高呼,颌下的胡须一颤一颤。

朱慈烺含笑看着众人,等呼声过去,他肃容道:“今天有一件大事要跟诸位宣布,也要跟诸位探讨。本宫决意,从即日起,仿照戚家军,精武营的小队人数从十人改为十二人,其中队长一,伍长二,战兵八,伙夫一……”

队列操练已见成效,朱慈烺决意在京营全面推行戚家军编制。

十二人是戚家军鸳鸯阵的基本编制,无论南方抗倭时,还是北方对抗蒙古骑兵时,鸳鸯阵小队的人数始终是十二人,唯一变化的是组编方式和使用的武器,比如在南方时,戚家军是一哨四队,取用的是四四制,到北方则变成了更加灵活的三三制,又配火箭为远程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