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1章 酒楼小聚
黄昏时分,郭锦城从报馆快步走了出来,一名护卫不紧不慢地跟随着他,一辆牛车在他面前停下,郭锦城刚要上车,后面有人喊他,“九郎!”
九郎是郭锦城在报纸上的笔名,报馆的执事们都叫他叫九郎,反而很少有人称呼他官名。
郭锦城回头,却是他的好友薛清,薛清便是薛涛的幼弟,现在已经十八岁了,在太学攻读茶学,师从高僧皎然,他在《长安快报》中负责茶栏目。
他和郭锦城虽然是甥舅关系,但实际上他们却是最好的朋友。
“你不是要去吃饭吗?”
郭锦城笑道:“那就赶紧去,我先回学校了。”
“一起去吧!我给你介绍几个年轻俊杰,他们都在各地为官,听听他们的见识。”
郭锦城本不太想去,但他想到父亲要求自己多结交年轻俊杰,他犹豫一下,还是点了点头,“那就陪你一次!”
他们吃饭之地就在郭萍开的明月酒楼内,郭锦城走上楼梯,他忽然拉住薛清叮嘱道:“别忘了,我叫薛诚!”
“放心吧!不会泄露你的身份。”
薛清带着郭锦城上了二楼,张望一下,有人喊他,“小薛,这边!”
在靠窗的一张桌前坐了四名年轻官员,一人正在向薛清招手。
这四人正是谢长明、韩愈、萧臻业和陆楠,今天他们聚会的原因是谢长明从百泉县调到萧关县出任县令,萧臻业也升为御史台主簿,陆楠升为左藏令,都是从七品官员。
而韩愈升为正七品河口港市舶令,隶属于太府寺,他们这次回京办理升任手续,四个人都得到升官了。
但和他们一起的同批进士都没有遇到这种好事,主要原因是晋军夺取了江南,朝廷要笼络江南士族,所以江南士族的子弟都得到了重用。
谢长明、萧臻业和陆楠都是江南名门子弟,韩愈是因为鲁城县的矛盾处理得好,理顺了盐场的产能,得到了盐铁转运署的极力夸赞和推荐,他由此再升官半级,出任河口港市舶令。
向薛清招手的是陆楠,陆楠也是高僧皎然的弟子,精通茶艺,他前两天去太学探望师尊皎然,认识了小师弟薛清,邀请他今晚一起过来聚一聚。
陆楠给众人介绍自己的小师弟,出身太原薛氏,目前在太学读书,同时也是《长安快报》的执笔,负责茶艺栏目。
太原薛氏大家兴趣不大,但《长安快报》的执事,大家顿时有了兴趣,纷纷起身见礼。
薛清和众人见了礼,又给大家介绍身后的郭锦城,“这位是我族弟,叫做薛城,和我一样在太学读书,别看他年纪不大,他也《长安快报》的执笔,负责民生栏目,朝廷很多决策都要看他的栏目。”
众人着实没有想到,这个年纪轻轻,看起来还有点稚嫩的少年,竟然是民生栏目的执笔,让众人既惊叹的同时,也肃然起敬。
“小兄弟,让人刮目相看啊!”
薛城拱手笑道:“还望各位兄长多多指教!”
众人请二人就坐,三人一排,正好面对面两排,郭锦城的旁边便是韩愈,韩愈给他斟满一杯酒笑问道:“《长安快报》民生栏目,常常有个叫九郎写的文章,贤弟认识吗?”
郭锦城微微笑道:“九郎就是小弟的笔名!”
“不会吧!”
萧臻业惊叹道:“九郎的笔法老辣,见解独到深刻,我们都以为是个老姜弥辣的长者,没想到居然这么年轻?”
郭锦城连忙解释道:“我的笔法还是比较稚嫩,一般都要由主笔进行修改润色,大家看到的文章其实都是修改过的。”
谢长明身边正好有一份《长安快报》,翻到民生一栏,指着一篇文章道:“这篇《凛冬将至,棉意盛否?》是贤弟写的吧!”
郭锦城点点头,“希望谢兄多提意见!”
“我确实要提个意见,这篇文章全部都在提长安,长安以外只字不提,这可不太公平,我在百泉县这些年,就从未见过棉花是什么样子。”
郭锦城有些局促,他写这篇文章时确实没有考虑过长安以外的州县,毕竟他们的报纸叫做《长安快报》,主要以长安情况为主。
萧臻业笑眯眯道:“薛小公子,这些家伙别看他们年轻,一个个都是地方父母官,刚才那个老谢是百泉县尉,现在升为原州萧关县县令,你旁边这位老韩混得最好,之前是沧州鲁城县县令,现在升为河口港市舶令,这老陆是左藏令,掌握着朝廷财库,至于区区在下,混得最背,现在只是御史台主簿。”
郭锦城吃了一惊,没想到这些官员如此年轻,都已经是七品官了,他连忙起身又道:“各位都是朝廷的年轻俊杰,栋梁之才,前途不可限量,请再受小弟一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