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与争议

朱由检这一问话立刻在群臣中引发了一片议论之声,相邻而坐的众臣之间开始相互交换起了意见。

“启奏圣上,臣以为,锦州总兵历年来虚夸战功、食国而肥,其行为实属害国也,其人实与贼寇别无两样!更兼其于己巳之变之恶行,值此官军威压当场之际,臣建议当下旨命其回京述职,待其入京后即刻逮治入狱,之后论罪严惩!”

在经过一番短暂的讨论过后,一众文臣迅速达成了一致,汇成的意见通过眼色传递到了杨嗣昌这边,这位兵部尚书再次起身说出了自己的建议:趁着大军压境之时,由皇帝下旨让祖大寿进京,再让锦衣卫把他抓起来。

而且为了引发朱由检的共鸣和仇恨,杨嗣昌更是把崇祯二年己巳之变祖大寿抗旨不尊的事件再次翻了出来。

按照皇帝以前记仇的秉性,这种公然藐视皇权的行为就算凌迟也不为过。

“臣赞同本兵之言!多年来,祖锦州名为总兵,实为辽东之王!其与建州俱为割据之军阀,现下东虏覆灭在即,岂容其同类再存与世,现下其部实力大损,此时正是最佳时机!古人云,除恶务尽,圣上若是想有一个彻底安靖之辽东,切勿留下后患!还请圣上早些决断为好!”

这回站出来的是一向不喜当众表态的侯恂。

自他接掌户部以后,除了想方设法四处筹集钱粮应付剿贼官兵外,还要另想他法募集巨额辽饷,去喂饱辽西那群恶狼,饱受煎熬的侯学士心里对祖大寿已是恨极,现在正好有了机会,他说啥也得往井里扔几块石头。

侯恂话中之意比杨嗣昌还要狠辣,直接把以祖大寿为首的辽西将门与八旗建州并列在一起。现在既然所谓的大清马上就要被灭国,那还留着辽西这样的后患干什么?

“臣附议二位部堂之议!辽西实为大明之痈疮,害我大明躯体多年,现有利刃在侧,当举刀切之!

不仅辽西上下如此处置,以往各边镇军将之中,但有过对朝廷号令阳奉阴违者,此次亦当一并诛除!”

范景文也站出来附议道,并且主张要借机株连,扩大打击范围,把九边大将中的刺头一起清理掉。

紧接着,除了寥寥几人外,六部九卿大部分也都纷纷站了出来,一致赞同杨嗣昌等人的建议,强烈要求将祖大寿等辽西军头们斩草除根,其余边将也要有选择性的一起干掉。

朱由检被大臣们一个比一个更为狠辣的建言搞得有些哭笑不得。

他心里清楚,这些大臣们除了对辽西上下多年来的行为生厌之外,更主要的就是为了趁势打压武将,向这些立下大功的将领们展示文臣的权威:瞧见没?就算你们这帮莽夫立功无数,但生杀予夺的大权还是在我们手上,你们要乖乖地听话才行。

其实他对祖大寿等人虽有恶感,但并没有把这些人赶尽杀绝的想法。尽管历史上辽饷成了大明的催命鬼,但那也只是导致大明最终灭亡的恶疾之一,真要论起大明覆灭的原因,那些只顾私利的文臣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历史上的祖大寿也是在锦州被清军围困了一年多,城外的十三万援军先后被清军击溃、城里断粮已久的情况下才不得不开城投降,比起那些自觉自愿打开城门毫无廉耻跪迎大清的文臣们,这已经是尽力而为后的无奈之举。

“启奏圣上,老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就在朱由检准备说出自己的处置方案时,一直未曾出言的新任礼部尚书邹维琏起身施礼后开口道。

殿内众臣里,除了温体仁以外,就属邹维琏年龄最大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邹维琏因忧心国事、心力交瘁之下,最终于崇祯十年病逝于任上。但由于现在的朱由检穿越而来后实施了一系列强军救国的策略,本来已经恶化的局势迅速好转,并且以一个伯爵头衔换取了郑家的大力支持。

正因如此,在形势大好之下,邹维琏的心病全无,身体也并没有出现什么状况,所以并未早早病逝。随着这次入替张国维接掌礼部,对于皇帝这种明显的拔擢重用,也让老邹宛如焕发了第二春一般。

“哦?邹卿有何建言?卿此为首次参与会商,与此间规矩可能有所不知,朕早已有言在先,但凡会商国事,诸臣皆可畅所欲言,朕从无以言获罪之思,邹卿有话大胆直言便是!”

对于这位在福建巡抚任上长达五年之久,并且在民间名声颇佳的老臣,朱由检还是非常尊重的,邹维琏在争取郑芝龙一事上也有功劳,为了酬其功,这才将他拔擢到如今的高位。

看到邹维琏似是对其他人等的表态有不同看法,朱由检随即饶有兴趣的鼓励道。

“老臣谢过圣上不罪。老臣以为,诸位同僚之建言虽大致可取,但以目下之形势,对辽西甚至其他边将用强并非佳策;别忘了大明之东南沿海尚有靖海伯镇守,数年来郑氏为大明出力良多,实是于江山社稷有功之臣,而诛杀祖锦州似有卸磨杀驴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