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布置

崇祯九年入春以后,京城到昌平之间的官道上突然热闹起来。田地里劳作的农户们,时常看到一队队的骑兵和步卒往来于两地之间。

进入夏季之后,这条道路上设立了三道关卡。所有从南往北的行人商贾都要通过严格的检查方能通行,并且只能到昌平为止,再想途径昌平往北禁止通行,因为昌平北门业已封闭。

两万多人的县城里来了数百名锦衣卫,几人一组,挨家挨户访问筛查。包括周边的乡村,重点是商人,尤其是行商。

这是崇祯考虑到历史上满清善于用间,为以防万一,让骆养性调遣锦衣卫采取的一次清理行动。

清理结果证明,崇祯多虑了。

在当时的大明人眼中,建奴就是茹毛饮血,凶恶残暴的蛮夷之辈。

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清军攻陷香河、顺义等数座城池,昌平并未遭受兵灾。虽然建奴大获全胜,凶名更胜,但绝大多数大明子民都认为他们和鞑子一样,是一群没开化的强盗而已。

现在皇太极虽然已经自立称帝,改国号为清,但这件事并未引起多少人关注。你一个强盗头子,没事来抢一把就算了,居然还做起了皇帝,等我大明遣百万大军前往辽东,你这个山大王早就落荒而逃了,这种思想在当时的大明占据了主流地位。

大明人依旧是骄傲的,依旧看不起偏居辽东的野蛮人,所以建奴想收买明人为间,几乎是不可能之事。再加上大明严格的户籍制度,想往这边派间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就像想在一样,只要你没有身份证,打工都没人要你。晋商范永斗等人开始也只是与建奴做生意,给他们走私朝廷禁止的战略物资而已。只是财帛动人心,在想将利益最大化的贪心下,才逐渐开始给建奴提供各种情报。

在得到锦衣卫的报告后,崇祯随即下令兵部,调派六门红夷大炮前往昌平,分置于北门两侧城墙之上。

每门重达两千余斤的红夷大炮,在耗费了数百民壮十天时间方才安装到位。

这种经过汤若望改进的大炮,能够发射五斤重的弹丸,有效射程一千余步,最大射程可达近两千步。当然了,那种射程下的弹丸,杀伤力已经急剧减弱。

建奴自居庸关破口而入后,要想继续南下骚扰京师一带,昌平是必攻之地。

到时勇卫营将在北门外八百步的距离列阵迎敌。

崇祯考虑到这是勇卫营第一次与战力强悍的建奴作战,为保险起见,还是要有炮火为其提供掩护最好。勇卫营的第一仗不容有失,否则将产生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蜿蜒曲折的万里长城,在京城东北方向数百里的四海冶所,向西延伸出一道边墙,这道把整个顺天府环绕在内的边墙,长度接近千里,经过天津三卫后在渤海边才收了尾。

由于年久失修,边墙很多地方已经残破不堪,守卫也日渐懈怠。

居庸关位于昌平以北四十里的峡谷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由延庆卫的一个千户所镇守。

由于多年未见烽火,加上粮饷短缺,延庆卫的军户大量逃亡,驻守居庸关的千户所如今只剩了不到百名老弱卫所兵。

山里特有的清凉驱散了夏日的暑热,半夜里甚至还要盖上薄被。

年近五旬的卫所兵张老三有起夜的毛病,每晚都要起来数次去解手。同伍的几个人讥笑他,说他是因为打了一辈子光棍的缘故,张老三也认为他们说的没错。

卫所军户太穷了,哪家小娘子愿意嫁给一个卫所兵?粮饷拖欠许久,一年发不了几次。吃了上顿没下顿,一年也见不到一点荤腥。张老三有时心想,就算有瞎了眼的小娘子想嫁给他,他也绝不答应,不能害了人家啊,这辈子就这样了。爹娘死去多年,自己唯一的妹子嫁给了昌平一个做小生意的商贩,小日子还过的去。有时会托人送来几斤米面和盐巴,并带来口信,自己两个外甥都十几岁了,妹子和妹夫商量过,等过几年他还没娶上媳妇,就过嗣一个给他养老送终,总不能让老张家绝了后不是?

一想到自己将来也有了儿子,张老三心里就美滋滋的,终于有脸去地下见爹娘了。要不然他下去之后,爹娘问他:俺的孙儿孙女在阳间过的咋样啊?他张老三怎么回话?

前段时日也不知怎了,有一队盔明甲亮的骑兵突然来到了他们几个人驻守的墩台。一名年轻英武的哨管带着几个人查看了几处墩台之后,对张老三几个人交代道:近期要小心一些,夜里要提防建奴越墙抢关,晚上定要轮流值哨。临走时还给他们留下了一袋白面,一块猪肉和一小袋盐。

卫所兵们已经记不得多久没见到有生人来过了,这次来的还是看上去威风凛凛的官军。虽然人家没说是什么官军,但清一色的高头大马,盔甲一看就是铁质的,一个个都是面朝着天走路,根本没把他们几个当回事。只有那个将官说话很和气,交代完留下东西后官军就走了。令张老三奇怪的是,那个哨管临走时复杂难明的眼神,既有怜悯和尊敬,又有悲壮和昂扬的斗志,那个眼神张老三一辈子忘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