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3章 曹军的新目标

关中,长安城。

曹操的将士撤往关中已经有一些时日了,三军将士在曹操的安排下,驻守在关中境内的各处要塞。

曹军各部将领按照曹操的要求,在长安周边的各县安定民心,并招兵买马。

关中境内有十余路诸侯,原先在雒阳钟繇的沟通和抚慰下,已经算是投靠了曹操,不过那是建立曹操坐镇中原的情况下。

但如今曹操失去了中原,反而率领麾下的精兵猛将前来关中,坐镇两都,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侵害了关中诸侯的自得利益,因此他们现在心中反倒是对曹操有所提防。

但曹操虽然失去了中原,但主力兵马尚存,麾下尚存十万精兵猛将,关中诸侯的人马,全部加起来,也不过是这个数量,因此他们即使对曹操进驻关中称大佬有所不满,却也无可奈何,只能默默的接受这个事实。

关中之所以名为关中,是因为其处于四关之内,有八百里秦川为南部屏障,又是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春季气温回升快,温度较高;夏季雨热同期,水热充足,关中平原是由流冲积和黄土堆积形成的,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因此很休养生息。

亦是因此,两汉的首都一直坐落于关中内外。

曹操虽然失去了中原,但凭借关中之地,一样可以慢慢恢复元气,与陶商争锋。

即使整体实力比不过陶商,却也能偏安一隅,自立为王。

但这种做法要看是分谁。

若是换成别人,或许还能忍受,但就曹操来讲,过这样的日子,并不是他的性格。

他必然还是想要图求发展的。

但曹操想要发展,他首先需要客服的有两大因素。

第一就是自己手下十万将士士气的问题。

曹操麾下的兵将,大部分都是中原兵将,他们很多人的家乡在豫州和兖州各县,家人也在那里,如今跟着曹操远赴他乡,将士们心中没有不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因此在整体士气方面,一直提升不上来。

第二点,就是兵源的问题。

自从孝灵皇帝开始,关中境内就一直处于动荡时期,特别是后来还经历过董卓执政,因此人口大量外流,比起黄巾起义之前,几乎少了一半,而且这些人口当中,还有许多都在那十余路关中诸侯的治下,因此曹操再想召集到新的兵源,就不太容易了。

关中治理需要人,但若是要对抗陶商,则更是需要人手。

对于兵源的问题,曹操现在感觉非常的头疼,但偏偏又没有办法解决。

这个问题就像是大山一样的压在了他的心头,让他的头风一次一次的犯,每一次上火,他便立刻头疼了起来,准时准点,一点偏差都没有。

这一日,曹操的头又疼的不行,折腾了大半宿才睡着。

次日,曹操在头风缓解了一下之后,便立刻派人找来了贾诩。

中原之战,贾诩一直留在长安,和雒阳的钟繇一起,负责一些安抚关中诸侯的事宜,但等了曹操回到长安之后,贾诩便又将手中负责诸事交了出来。

坐在了曹操的床榻边,贾诩向着曹操一拱手:“司空。”

曹操伸手从额头上拿下方巾,苦笑道:“最近这头风,当真是犯的越来越频繁了。”

贾诩道:“司空保重身体,三军将士刚刚踏足关中,诸事繁多,都离不开司空评断。”

曹操抬手揉了揉太阳穴,好半晌才道:“文和,你在凉州出身,当年也曾游历关中,如今咱兵源不足,但是关中人丁不足,难以扩充兵源,马腾,韩遂那些人的兵马,也未必能完全为我所驱,似如此该当如何?”

贾诩抬头看了曹操一眼。

凭良心而论,他已经快六十岁了,实在不想在继续折腾了,贾诩一辈子没什么过大的理想,就是想找一个地方,安安稳稳的安度晚年。

他也不想要什么大富大贵,也不想要什么声名远播,最多就是碰见和自己智谋一样的人物,见猎心喜,躲在旁人身后跟敌人斗斗智慧,这对他来说,就是最大的乐趣。

原本他看准了曹操是一柄好的保护伞,在众诸侯中应该是最有潜力发展的,因而来到曹操麾下。

但事实证明,老毒物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如今天下大势,皆归于陶。

临老临老,居然还是不得消停,这才贾诩很是无奈。

但毕竟相处了多年,就让贾诩就这么放弃曹操,投奔别的诸侯,也不是那么一回事,毕竟人也都要个脸。

况且当今天下,除了曹操之外,也唯有陶商合适自己投奔。

但改门换庭是个很重要的事情,不是那么容易的。

再说毫无理由的接受一个直系叛臣是让人很犹豫的事情,陶商究竟会不会真心接受他,贾诩可说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