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第三方面军

“首先!”张弛解释道:“这个日军第三方面军并不是正规军……”

一边说张弛就一边递上一份文件,说道:“根据我们获得的情报,这个日军第三方面军一直以为担当的任务都是满州的治安维持。兵源是日军召集满州地区日本屯垦户年轻人编制成师团,兵员全体对于武器及作战训练并不十分在行,因此这个方面军在日军部队中有‘寡弱部队’这个外号!”

这里所说的“屯垦户”,指的是日本政府制定《向满洲移住农业移民百万户的计划》。

该计划以20年间移民100万户、500万人为目标。规定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每5年为一期,从日本往满洲移民,移民户数逐期递增,第一期为10万户,第二期为20万户,第三期为30万户,第四期为40万户……

到现在虽然只有十二年,原本应该只完成两期,第三期正在进行中,实际上已经超额完成计划进入了第四期,移民至中国东北的日本百姓已经超过了80万户大约400万人。

这是由于日本移民在中国东北有超国民待遇且有丰厚的利益造成的……日本移民在东北可以用极低的价格收购中国百姓的土地,然后再把这些土地转租给中国农民耕种,实际上就是成了地主。

日本农民到了中国摇身一变就成了地主,那又何乐而不为呢?于是日本人纷纷从日本搬迁到中国东北,生怕落后就“收购”不到更多的土地了。

这也就是日本所谓的“开拓团”。

这计划可以说是日军为解决军粮的一种对策,也可以说是日军为了彻底统治中国及压迫中国人的一种手段。

所以说,日本人在发动侵华战争前肯定是对中国历史做了详实的了解并做了充分的准备的,因为这计划实际就是中国自汉朝起就实行的“屯田制”。

日军这个第三方面军,就是从这400万移民中征召的士兵。

听着张弛的解释,哈尔西就点了点头:“这或许也是这个第三方面军没有被派上战场而继续留在东北的原因吧!不过他们的兵力可是有三十余万人,其中总会有些战斗力比较突出的部队,何况他们还有工事防守,上校考虑到这些因素了吗?”

“当然!”张弛回答:“比如第39师团就是日本人留下的精锐部队……或者也可以说是第三方面军的样榜部队!”

说到这里张弛不由顿了下,他对日军这39师团并不陌生,这个师团并不是由日本移民组成,它是广岛编成的部队……张弛之所以对它比较熟悉,是因为这个师团正是在几年前在襄阳战场上击杀抗日名将张自忠的日军师团。

历史上这个师团的下场也颇为凄惨,他们被苏军打败被俘后,大多都被押往西伯利亚做苦工去了。

张弛回过神来又接着说道:“日本人的问题在于……他们必须用三十余万的兵力防守伪满洲国一百多万平方公里。而日本人的胃口又很大,同时位于东北的中国百姓又时常会给日本人弄点麻烦,为了能够全面控制东北,日本人就把兵员分派到每个乡甚至每个村……”

说着张弛就在文件里翻了翻,从中抽出一张来递给哈尔西,然后接着说道:“就像这上面说的,许多地方的日军只有一个小队甚至几个人,他们由这少数几个人控制着伪军也就‘满洲国家军’,进而控制中国百姓。这种控制方式很明显是十分脆弱的,更重要的还是造成日本人的兵力十分分散,很容易被我们各个击破!”

哈尔西看着文件,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随后哈尔西又问:“那么……上校,你又在担心什么呢?”

张弛摇了摇头,苦笑道:“如果我们的问题仅仅只是打进东北,那问题就简单了。我相信以日军第三方面军根本无法阻挡我军进攻的步阀。但有句话叫‘攻城容易守城难’……怎么把它守住才是难点!”

“你的对的!”哈尔西看着地图,说道:“东北是日本人的后勤重地,日本人的钢铁、煤矿甚至兵工厂都在东北,这里生产着他们在中国作战的几乎所有部队的武器装备及子弹、炮弹,一旦这里被你们拿下……事实上,还不等你们把他们拿下,日本人就会调兵遣将把你们包围了!”

“这就是我所担心的!”张弛点了点头:“而日本人至少有几个方向可以调兵回防东北,一个是中国方向,那里有正在进攻中国部队的五十万大军,还有大量的作为预备队的关东军精锐,另一个方向……则是朝鲜,那里驻守着日本第十七方面军。而朝鲜……因为在日本的统治下已经足够久了,日军甚至都可以从朝鲜征兵组成部队,也就是说……朝鲜方向有足够的能力出兵东北,并与中国方向的日军对我们形成两面夹击之势。也就是说……我们根本就没有防御纵深可言,而且必须两面同时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