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郑成功初出茅庐

尹仲年满心欢喜,在书房踱了数步才抑制住内心的狂喜。

“你做的很好,本县没有看错人,没有看错人啊。”

他一边捋着胡须一边道:“你且把事情经过与本县细细说来。”

韩平连忙道:“小人遵命。”

他将自己如何苦口婆心劝说村民种植土豆添油加醋的了一番说与尹县令听。

尹仲年听罢更是感慨万千。

想不到本县还有如此用心做事的人,真是难得啊。

“治水宜疏不宜堵,这理政又何尝不是呢?本县一心要在昌乐县做出政绩来,造福一方百姓。可是许多百姓不明白本县的苦心啊。你做的很好,如果其他村的里长都能像你这般,何愁大事不成矣。”

韩平连忙拍马屁道:“县尊一心为民,小人钦佩不已。相信百姓们总归是能够明白县尊苦心的。”

尹仲年微微颔首道:“有些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呐。你们芫化村有这份心替官府分忧实属难得。本县自然也不会亏待你们。只要你们将土豆推广种植成功,本县一定会亲自向朝廷上奏,请求朝廷褒奖你们。”

官字两张口,怎么说都在理。

韩平心道明明是你想向朝廷邀功,却说成心系百姓一心为民,这脸皮真是比城墙还厚。

“多谢县尊大人,多谢县尊大人!”

韩平阿谀了两句,继而话锋一转道:“不过这土豆得加紧种植了吧?再晚一些,恐怕就来不及了。”

尹仲年清了清嗓子道:“不错,事不宜迟,你速速去衙门里领用,将其分发下去。这件事本县便交给你了。办的好了,本县重重有赏。”

韩平等得就是尹仲年这句话,连忙谢道:“小人一定将事情办妥,请县尊放心!”

……

近来登莱水师的训练进入了瓶颈期。

一些基本的训练自然没有什么问题,可登莱水师的官兵缺乏实战经验,使得一些具体的战术没有办法得到演练。

这让登莱巡抚张肯堂忧心不已。

普通官军和水师有很大不同。

普通官军即便不能直接和鞑子、献贼等强敌作战,也能通过剿匪积累经验。

新兵们见了血就能获得迅速的成长,久而久之就会变成老兵。

这些老兵经过系统的训练,又经过实战的锻炼,将来再对上鞑子、献贼等强敌也不会吓得腿软。

可水师要想实战可太难了。

且不说这汪洋一片、茫茫大海上难以寻到目标,便是真的寻到目标了也很难追上。

海上不像陆地,很难围追堵截。如果船速没有绝对的优势是不可能追的上的。

若是嘉靖年间闹倭患的时候倒是不用担心没人打,因为那时候整个东南沿海都受到倭寇的肆虐。官兵们疲于应付,却收效甚微。

可是后来戚继光戚将军编练了戚家军,将倭寇打了个落花流水,一举平定了肆虐东南几十年的倭患。

自此之后,东南沿海只能见到零星的倭寇,想要靠杀倭寇来练水师是不可能了。

但无论如何不能继续拖下去了。

时间拖得越久水师官兵便会越疲。等到了最后就是一批只懂理论不会实战的酒囊饭袋。

这可不是陛下训练登莱水师的初衷啊。

张肯堂深知陛下把训练登莱水师的任务交给他是充分信任他,也明白自己肩上的使命十分深重。

如果他办事不利,很可能孙元化就是他的下场。

所以登莱水师必须训练成一支海上强军。

他和登州知府袁惟泰一起商议合计了一番,决定去询问郑成功的意见。

此时的郑成功虽然只是一个在登州观摩的皇明军校学生,但因为背景因素被认为是最精通海战之人。

张肯堂和袁惟泰一齐找到郑成功,开门见山的表明了来意。

如今登莱水师不缺技术,不缺船只,缺的就是实战。

张肯堂明确的表示,希望郑成功从专业的角度帮着想想办法。

巡抚大人和知府大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郑成功身上,以至于一旁的张煌言有些尴尬。

不过张煌言的心态还是很不错的。

毕竟郑成功是郑芝龙的儿子,而郑家水师又是全大明最犀利的存在。

郑成功这方面的先天优势实在太大了,巡抚大人和知府大人倾向于向郑成功问策也是很正常的。

张煌言一直十分认真的听着,想要从中学习些东西。

郑成功憋了这么良久,总算得到机会自然是侃侃而谈。

他的核心观点就是水师是打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

所以登莱水师必须以战代练,攻伐对象嘛可以是附近的海寇。

张肯堂皱眉道:“大海茫茫,汪洋恣恣,要想找到海寇谈何容易。而且即便找到了他们的踪迹,他们也可以跑啊。难道我们要一直追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