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两虎相争,坐收其利

文安之微微颔首道:“东虏势大,以两家之力合而击之方为上策。”

朱慈烺皱了皱眉,默然不语。

历史上永历帝就曾经联合张献忠、李自成抗清,文安之也曾参与其中,积极协调各部关系,也一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可惜功败垂成。

历史穿越小说中的主角除了外带金手指的,也基本是依靠吸收李自成和张献忠的余部与满清周旋。

可问题是天下人都能这么做,唯独他朱慈烺不行。

张献忠所部还好些,李自成可是带着大军攻破北京,逼死了崇祯的。

身为人子,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朱慈烺怎么可能公然与李自成合作?

若如此做,朝野上下必定一片哗然。

文安之显然看出了朱慈烺所想,微微笑道:“陛下当然不能与闯逆达成同盟,但可以坐收其利。”

朱慈烺眼前一亮道:“怎讲?”

文安之点了点关中的位置道:“李闯据关中,山西,直接威胁京畿。东虏势必视其为心腹大患。如果臣没有料错的话,过不了多久东虏便会对李闯大举用兵。”

朱慈烺追问道:“可山东也很重要,难道东虏不想打吗?”

“山东富庶,东虏自然垂涎。可山东不比山西对京畿的威胁大。德州一战东虏已经意识到山东守军并非像其想象的毫无招架之力。如此情况下东虏势必先平关中,再取山东。”

朱慈烺细细品着文安之的这番话,觉得确实有些道理。

起初朱慈烺担心因为德州大捷引发蝴蝶效应,改变多尔衮的战略决策,现在看来是他想多了。

只要李自成一天不灭,满清就不可能投送主力攻打山东。

毕竟山东毗邻的是河南,还有战略缓冲。而山西可以直接威胁到畿辅,威胁性完全不同。

而且历史上一般都是老大先灭老二再灭老三,很少有先灭老三再灭老二的。

曹魏实际上一开始也是奉行先灭吴再灭蜀的策略。只不过晋代魏后,才改变了策略,改为先伐蜀再灭吴。当然,这是因为钟会的建议以及一再伐吴无果后做出的战略调整。

“对大明来说,最理想的情况便是两虎相争,陛下坐山观虎斗。”

“哦?铁俺公继续说。”

朱慈烺越来越感兴趣了。他甚至觉得文安之赋闲在老家这些年一直在学孔明韬光养晦。

“陛下请看,山西之险在大同。大同破,则整个山西北部会陷入敌手。若是东虏先取大同,便可以毫无顾忌的围攻太原。”

“铁俺公为何认为东虏会先打大同,大同是雄关,未必那么好打下吧?”

朱慈烺当然知道历史上姜瓖降清导致大同瞬间易帜。可问题是满清不知道啊。

按照正常的逻辑,多尔衮不会去主动碰这么个硬钉子。

朱慈烺这么问就是想看看文安之的判断是以何为依据。

“原因无二,在于大同总兵姜瓖。”

文安之十分坚定地说道:“此人脑后有反骨,必定降清!”

嘶!

听到这里朱慈烺不仅倒抽了一口凉气。

这个文安之不会也是一个穿越者吧?不然的话他为什么会如此肯定姜瓖会降清?

见朱慈烺一副惊诧的模样,文安之叹息道:“陛下,姜瓖此人深受皇恩,领大同总兵要职。结果闯逆挥师山西,他毫不犹豫就投降了。连闯逆都看不起他,只叫他做个副手。这样的人毫无品性可言,是典型的墙头草。闯逆强则侍闯逆,东虏强则侍东虏。若是有朝一日皇明北伐,他也必是第一个反正的。”

这一番分析鞭辟入里,朱慈烺听的频频点头。

从历史上来看,姜瓖确实是个反复无常的人。

先是降顺,继而反正扶持明宗室,再之后降清,最后因为不满清朝给出的待遇,又反清……

这样的人给他一个脑后有反骨的评价一点都不冤枉。

“照这么看,山西易手是迟早的事。铁俺公所说坐收其利又怎么实现呢?”

朱慈烺十分谨慎的问道。

“陛下,闯逆若不失山西,朝廷又如何坐收其利?”

“此话怎讲?”朱慈烺有些懵了。李自成丢掉山西和大明坐收其利之间有何关联?

“陛下,闯逆一直是想定都西安的,关中是他的根基啊。他可以不守山西,但不能不守关中。他可以撤离京师,但不可能撤离西安。”

文安之十分激动地说道,下颌胡须都跟着乱颤。

朱慈烺听到这儿,在心中默默叹了一声。这件事文安之判断错了。

潼关大战失败后,李自成自觉不能守住西安,再次带领部众来了次大撤离,一路溃逃至湖广。就连襄阳等地的守军也一并带走。

看来文安之不是穿越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