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共和国的崛起(五)

幽州共和元老院的元老张克相是带着满腹心事离开元老院大楼,回到自家宅邸中的。

他的心事和逼近旅顺府的“百万契丹”关系不大,而是和他的堂弟,现任的河北转运使张克功寄来的一封密信有关。

作为开封府张家将门的一员,张克相当然是人在武营心在赵的。武好古的幽州共和政权,在他看来不过是乱臣贼子!既然是乱臣贼子,当然是人人得以诛之的。“百万契丹”要攻打旅顺,哪怕打胜了也是杀乱臣贼子,又有什么打紧?

而张克公寄给张克相的信中,提及的当然也是怎么挖共和政权墙角的事儿。

能在元老院中否决发行战争公债的议案当然是最好的!不过张克公也知道这事儿有点难度。

那么张克公就希望张克相可以退而求其次,帮助河北宣抚司在天津市雇佣壮士。燕地的壮士是有限的,朝廷雇走一人,武好古可以雇到的人手就少了一个。

这一次朝廷拨给河北宣抚司一千万缗,名义上是募军备战对付契丹,实际上就是要和武好古抢人。

而张克公(钱拨给宣抚司,但是管钱的还是转运司)和陶节夫也不替赵佶省钱,开出了200缗安家费加上每月5缗的高薪,而且军粮另算。如果带着马匹装备投靠,安家费再加100缗,月俸增加到8缗。

这个价钱可着实不低了,足够挖掉一点武好古的墙角。而张克公派给堂兄的任务,则是以张家商行的名义雇佣护卫,多多益善。雇佣护卫队开销,当然是河北转运司报销了。

这事儿吧,往重了说可是背叛了!

张克相自己是元老,当然也是公民户,负有保卫幽州的义务。现在幽州面临大敌,人心惶惶,他这个元老公民再带头背叛,那可就踩着武好古的底线了……

而且,幽州真的垮台了,对张克相也没什么好处!

因为张克相在张家将门中并不吃香,张家老祖张耆太能生了,生了二十四个儿子,传到张克相这一辈人多的都数不过来了,所以他也没有世袭的官身可以拿,也没有考进士的本事,要不然怎么会被打发到天津市经商?

而他在天津市又偏偏发了横财,现在手握着一千多万缗的家资……这笔财产的产权,可有点说不清楚啊!

在幽州,这些财产全都登记在张克相名下的!而在开封府的张家看来,张克相的财产是族产。

在天津市,张克相当然不怕张家将门来争产了。他是元老,还是元老院中一个名叫相国寺派的党派首领——这个党派的成员都不相信天理教,而是传统的佛教徒,常常在天津大相国寺聚会,因而被称为相国寺派。

这样的身份在幽州就是不得了的存在,武好古自己也是元老院首席元老,略高张克相一级而已。

可要是去了开封府,张克相算老几?不过就是有个九品武官的官身(是他自己运动来的),凭什么坐拥千万的家产?

所以张克相,还有相国寺派的另外几个大佬向宝、曹安、韩安胄等人,现在都是相当的矛盾。

一边是朝廷,一边又是自己的身家和地位……真的不好选择啊!是当一个荣华富贵的乱臣贼子,还是当一个清贫如水的穷光蛋忠臣孝子呢?

左右为难的张克相回家后,正在厅堂里等着开饭的时候,就看见自己的两个正在上小学的儿子,六郎张仲舒和八郎张仲宁一脸亢奋的在角落里聊着什么。就唤他们上前,又忽然想起武好古在元老院说的话,于是就问了起来。

“大人,孩儿要投笔从戎,去辽东和契丹人打仗了!”

“大人,孩儿也去!孩儿是幽州公民,当肩负幽州兴亡,绝不能坐观永嘉之乱再现神州!”

什么?

这两个小兔崽子疯了?

张克相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己还在琢磨着要在天津招募一点壮士,好挖武好古的墙角。回家一看自己的儿子要去当兵保卫武好古了……

“你们,你们才多大?怎么能从军?”张克相指着俩儿子,“而且幽州是武家的,用得着你们去保?”

“大人。”年长一些,在北开小学读五年级的张仲舒道,“儿子都十六了,还有一身的好武艺,怎么就不能从军?而且幽州怎么就是武家的?武执政是元老,您老也是元老,幽州有咱家一份啊!”

有吗?张克相细细一想,好像还真有……

年纪稍小一点,还有一半胡人血统(是张克相和一个胡姬生的崽子)的张仲宁也道:“大人,孩儿虽然只有十三岁,但是也有一身武艺,不怕契丹人!也要保卫幽州共和!等打败了契丹,孩儿也不读书了,孩儿要当个骑士。”

“你们……”看着两个不省心的儿子,张克相被气得都不知说什么好了。在他看来,武夫终是下品,东华门外唱名才是好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