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怅怀(二十四)
胶东沿海的战斗,还在继续着。
随着一座座近岸小岛上,各种隐匿的人口被搜检出来,期间还夹杂着零星的战斗和冲突。
不过,错过了最初的招徕和自发回归的安置期限之后,这些人就失去就地安置编管的资格。
不论他们怎么哀告作态和哭哭啼啼,也只能当作预备的苦役,送到矿山盐场去改造和甄别了。
负责配合宗泽所在巡海船队作战的右护第四营副将,权胶州团练副使刘琦,也在冷眼旁观着这一切。
只有亲历了这一切之后,才会知道,相对于荒芜凋敝的陆地,这些毫不起眼的海岛,然成了各种亡命不法之徒,海匪私贩子藏污纳垢的乐园和汇聚中转之地。
其中不乏有昔日梁山跑出的某些旧识,或是来自大海对面的新罗和安东各地的败兵流匪,乃至是更远的扶桑和夷州,形形色色的人等。
其中一些,更是为了某些目的,才在近期聚集过来的,据拷问俘获所供,还有相当部分正在路上或是陆续过来。
故而就算是巡海水营也不敢托大,而就近请求了陆上驻屯军马的鼎力协助。刘琦也因此来到了水师的战船上。
只是,作为一个曾经出身官军,又与官军周旋过多年的梁山老人,他怎么会不知道,这些在势比人强的武力威慑面前,这些做出各种卑恭虚膝,良善无害之态的可怜人,背后又是如何的另一番面目和心肠。
光是脱光他们的衣服,仔细检查一番手肘脚掌上的老茧,以及各种伤疤的位置和被晒出来的斑痕,就知道这些自称的流民和渔夫,绝大多数又是什么样的货色。
因此,大多数登陆战斗的都是由他,亲自带着手下的团练兵完成,而巡海水营在更多时候,则是负责输送和接应,乃至用船载的火炮,提供某种程度上的火力支援。
作为为数不多在淮东体系中,得到留用的梁山老人和旧式将领之一。
他祖籍德顺军(甘肃静宁县)人,算是在反对张氏专权的二次东征时,留下来的老西军后代了,北朝地方上的中下层将门子弟之一。
祖父时因为率部投效中枢,而做到了泾原军副使;而到了乃父之时因为家门的底蕴和人脉不足,就只剩下在卢川军里,获得怀化郎将的散授资格和出身;
到刘琦这一辈,少健硕而有勇力,精通诸般武艺又有家门的渊源粗通军略,是以残余的一点门荫,在顺德军做了一名门枪校尉。
只可惜日常做的大多数迎来送往的礼仪排场,却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结果失意加上心中苦闷,在一次大规模的驻地闹饷中,奋而打杀了那个吃兵血而贪没抚恤的上官。
然后,因为破坏了约定俗成的秩序和军中的潜规则,也因为上级军中指名严惩不贷的首恶分子,他自己被那些有所参与却心抱侥幸,期望能够一次脱罪和赎免的同僚和部下,直接给卖了。
在众多昔日亲故的围堵和追杀下,他仗着勇力冲出一条血路来,然后得到的家门残余的几口人被抄斩的结果,最终走投无路之下,只身投奔上了梁山才安身下来。
自此成为早期梁山的诸多将领之一。
只可惜他前官军的身份,始终为梁山上下大多数人所忌惮,只是因为他是单身来投的示范效用,这才格外委以任用;
是以虽然治军带兵颇有章法和成例,上山更早且资格老得多,在右军也只能屈居在一个马贼出身的大枭之下,充作马步军副将而已。
因此,在梁山大变之后,与同样出自边关将门,却带着一群老部下上山的罗氏兄弟,颇有共同语言和亲近之意,而带着残余手下走到了一起,想重振梁山的事业。
可惜已经是时过境迁,天下的大势难挡而梁山的颓势也不可挽回。昔日追随自己的老兄弟,也在残酷的世事面前死的死逃的逃,出奔的出奔,凋零的七七八八。
只是,相比多少主动做出抉择的罗氏兄弟,有些沉默寡言而风头不显的刘琦,几乎是随波逐流的又一次接受自己的命运。
来自梁山的众多难民,隐然成为淮东治下的第四大群体;在军中也是以罗氏兄弟为首的相应存在,因此在日常的一些处置上,必要的忌讳和避嫌,还是要遵从的。
沉稳、内敛、谨慎而细腻周密,就是他所具有的特征。相对于喜欢勇往直前猛打猛冲,或是信奉狭路相逢勇者胜,或是一鼓作气气吞如虎的那些年轻军将们。
他更习惯先谨慎布局和准备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有所作为和反制。因此,在主观判断的攻击意志和战地侵略性上,稍显不足甚至有些保守暮气的评价。
但这不意味着,他就丝毫就没有追逐功名的心思和意愿了。
正所谓穷则思变,他已经快要四十岁了,对于一个有志建功立业,和追随一个明主的传统思维下,的老式军人、武夫来说,以及很有些时不我待的急迫感和压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