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避战保船

安南水师统领是郑氏大臣黎珠,此人曾于崇祯十年奉命出使过大明,对明朝国内形势很是了解,是郑氏政权有名的“知明派”。然而正是知明,黎珠才反明。早在弘光政权建立之初,黎珠就向郑柞之父郑梉进言明朝国柞已失,中国必为北方满清所据,应而安南当与清朝交好,以免将来为清朝所恨。除此之外,黎珠更是聚拢了一帮儒生,在国内宣扬什么明室已亡,尔今中华在安南,以致安南士人动辄以“小中华”自称,似乎从今而后,安南便是中华正统所在,北方那原先的宗主国则是胡虏蛮夷了。

不过当时虽说满清已入主中原,但明朝仍据有南方半壁江山,故而郑梉举棋不定,既想与清朝交好,又害怕此举会得罪仍有半壁江山的明朝,毕竟相较北方的清朝,明朝的兵马近在咫尺,且南方还有阮主政权与他为敌,万一明朝发兵来打,南方阮氏必落井下石,再有高平一直与明朝交好的莫氏,郑梉害怕难以抵挡,清朝那边又远水救不了近火,故反复权衡利弊之下未纳黎珠之见,仍是往明朝派出以正使阮仁政,副使范永锦为首的使团,同明朝都督林参航海往福建求封于隆武政权。

时值清兵攻占福建,结果到达福建的安南使团没能见到隆武帝,副使范永锦等人反被清军俘至北京,阮仁政被迫返回安南。永历政权建立后,阮仁政再度往广西拜见新即位的永历帝。永历八年,永历册封郑梉为安南副王。

永历七年郑梉病逝,其子郑柞继位,在击退南方阮氏军队后,郑柞一方面接受了明朝的册封,另一方面却在黎珠、和从北京回来的范永锦等人的帮助下,开始着手要建立与清朝的宗藩关系。随着明清战事清朝不断取得胜利,为了获得清朝的承认,安南的一些激进亲清派如北方镇守使丁文左等人甚至准备要协助清军对国境上的明军进行围剿,明朝公主和朝臣从云南一头撞到丁文左手下,事变自然不可避免。

海上突然出现明军水师,且两战重创安南水师,这让黎珠很是莫名其妙,不明白这支明军水师从何而来。据他所知,明朝的广东早被清军占领,现在有清廷册封的两个汉人藩王统治,而明军在广东活动的只有少量兵马,在清军的重压下自保都难,何以能渡海而来侵犯安南的。

更叫黎珠糊涂的是,这支明军水师不但规模极大,远超他手下的安南水师,且到目前为止对方根本没有派人向安南方面提出任何要求,哪怕是指责都没有,就这么渡海而来见着就打,颇像市井游侠般一言不合就开打,完全不合乎两国交战规则。隐隐觉得明军水师来犯很可能和被扣押在江河府的明朝公主和使臣有关,黎珠便不敢大意,一面命水师全部收缩回海阳水寨,不要出海和明军水师交锋,以免再遭损失;一面派人往升龙府快马报讯。

升龙的安南副王郑柞闻听海上有警,立即下令沿海各府加强海防,不让明军上岸进犯,另外派范永锦去和明军水师谈判,看看他们想干什么。与此同时,郑柞命在兰江和阮氏军队对峙的大将郑根、黄义胶、潘兼全等人也加强布防,以防南方的阮福濒会趁明军进犯北方蠢蠢欲动。

未过多久,谅山镇守发来消息,国界未见明军来犯。这消息让郑柞松了口气,单是水师来犯,他倒是不怕的。便是明朝真想颠覆他郑氏政权,仅凭水师又如何得成。水师打不过他,便不与他打,叫沿海各府道多设海防便是,难不成明军的水师还能登陆进犯升龙府不成。

范永锦还在路上时,却不知他的谈判对象已将目光对准了海阳水寨,且下了决心一举歼灭安南水师主力。

海阳水寨是安南水师最大的港口基地,位于距离清化不到两百里的南宁府,此地离升龙府则只四百里。海阳水寨停泊的是安南水师主力,大小战船约有八十多艘,水师官兵连同水寨两岸的炮台官兵有近万人。

黎珠已从清化赶到海阳水寨坐镇,到任后便颁下严令,禁止除哨船以外任何船只出海,连渔船都不行。此举令得安南水师的一些青壮主战将领颇是不满,认为避战有损国格。然黎珠是三朝老臣,又深得郑主信重,主战将领固是不满其避战之举,亦不敢违令轻出。

“海上交战,能否趋避,应以船行之迟速为准,速率快者,胜则易于追逐,败亦便于引避,若迟速悬殊,则利钝立判,故海上交锋,恐非胜算。”

黎珠向郑柞提出“保船制敌”之策,他认为安南水师战船数不及明朝,船也不及明朝坚利,倘若冒然出海与明军决战,则定难取胜。但若是避战,则有海阳水寨存在,对明军水师就是牵制,如猛虎在山之势,攻人不足,自守有余。明军渡海来犯,所携辎重补给定少,势不能持久,若不能全歼安南水师,时间一长,不退也得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