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水师

广东到底有多少清军,早在高要城时周士相就和宋襄公探讨过,得出的结论是广东清军总兵力约在25000至30000人之间,其中绿营占了大半,约有20000人左右,余下就是尚可喜和耿继茂统领的汉军旗,以及广东总督李率泰的督抚标营。其中又以尚可喜麾下汉军镶蓝旗实力最强,有旗兵四五千多,隶汉军正黄旗的耿继茂则只拥兵两三千人。

李率泰赴任之后挑选广东绿营精锐组建其总督标营,人数上虽只一千多人,但战斗力却不弱于平、靖二藩,加上名义上广东绿营都是归他这位总督大人提调,这才使得他有叫板平、靖二藩的底气,当然,李率泰的皇亲国戚身份在其中也起到了很大作用。换作别的不是旗人出身,也没有和爱新觉罗家沾家带故的人来做这广东总督,恐怕就事事唯二藩是首了。

明面上自李定国兵败新会撤兵后,广东大半便尽由清军控制,明军实际控制的区域只高州全部,廉州、雷州一部,另外隔海相望的琼州也仍由明军控制。在这些明军控制区域内,活跃着大大小小数十股明军(义师),人数多则数千,少则数百,甚至几十,他们大多由南明朝廷委任的两广总督连城壁和大学士郭之奇指挥,战斗力相比李定国统帅的大西军自然差得许多,比之清军的绿营也弱得多。但这些人马却能始终坚持抗清,不管条件多么艰难都坚持民族气节绝不降清却是难能可贵的。这一点,周士相也是承认并佩服的,否则当初也不会向外派出十几拨使者,其目的就是为了联络这些抗清兵马共守新会,以掀起广东新一拨抗清高潮。

和明军控制区域相比,清军控制的地盘自然大得多,不过地盘占得越多,清军的力量就越分散。

仅清军牢牢控制的广州府而言,其就下辖番禺县、南海县、顺德县、香山县、新会县、阳山县、连山县、东莞县、新安县、三水县、增城县、龙门县、清远县、新宁县、从化县共十五县,另外还辖一个散州连州。

以如今的局面,清军必须在每县都驻防营兵,否则哪怕只是几十个乡间农夫也可以瞬间让一县易帜,更休提那到处都是的土匪山盗。便是仅为治安计,清军也要在各县驻防,否则县衙都不敢开门的。如此便是每县驻上百人,单这些广州府下辖县就需要将近2000绿营兵来驻防。广州尚且这样,清军控制的其余府县自然也好不了哪里去。肇庆府、韶州府、南雄府、潮州府哪个不是下辖十数县,这样一算,清军光是需要维持这些府县治安的兵力就得达到近万人,换言之,广东清军的一半被摊分在数万平方公里之内!

广东清军总共不过两万余人,一半却被分散在各地,能够动用的机动兵力只有数千,这自然就让广东清军当局倍感头疼。李定国两攻广东时,广州的尚可喜、耿继茂采取的应对办法就是把那些分散于各地的营兵全部集中在广州附近,然后凭借坚城抵御李定国大军进攻。等李定国撤走,清军再向蝗虫一样四散而下,重新控制那些被他们丢弃的地盘。

这一次,广东清军若想利用李定国大军转进贵州的机会彻底夺取广东和广西,那必然要抽调大军西进,可是广东清军就这么点人,他总不可能把驻防各地的清军全部调走,因此只可能是以尚可喜和耿继茂麾下的汉军旗为主力,配以一部分绿营兵西进,如此才不会动摇广东清军的根本所在。

问题来了,若尚可喜和耿继茂真想趁机西进,那么他们现在能够抽取的兵力只能是包围新会的清军。

清军两次强攻新会失败,仅丢弃的尸体就多达三千余具,其后为完成包围圈,尚可喜又从各地大量抽调兵马,结合对广东清军兵力的分析,周士相有理由相信新会城外这些清军就是尚可喜、耿继茂、李率泰所能抽调的极限了。

想西进,就得自己把包围圈解了,不然没那么多兵力西进,可解了包围圈,又得担心太平军会不会趁机四出,把广州一带搅得天翻地覆。周士相可敢奢望尚可喜这等打了几十年仗的老手会犯白痴错误,所以他认为尚可喜如果真想西进又不想让太平军突围而出,那他肯定不会全部抽走围城兵马,只会调走其中汉军兵马,又或是再次强攻,不惜人命拿下新会,彻底拔掉这根钉子,又或是会使什么瞒天过海计策,用些民夫青壮充塞营中,暗里却将精锐调走,以此迷惑太平军不敢轻举妄动。

总之,不论尚可喜打算究竟是什么,太平军要做的就是不让他如意。而要达成这个目的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李辅国所说闹出动静,闹出大动静,闹出让尚可喜害怕的大动静来。

这个动作却要从何下手呢?

周士相眉头深锁,一时难以下决心。他的选择只有两个,一是继续坚守新会,但这个选择只能拖住一小部分清军,尚可喜仍然可以从围城兵马中抽调兵力西进;另一个选择就是孤注一掷,集中太平军力量强行出城,打破当面清军封锁,使得尚可喜无法重新调整部署,进而达到牵制广东清军不使其西进的战略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