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颁下乌丸
庞德也知道,自己心急了!
随刘闯从许都一路而来,他倒是不担心刘闯不用他。
只是,能够得刘闯的一句保证,也使得庞德提在嗓子眼的石头,放回肚子里。
想想也是,自己初来乍到,除了杜畿、夏侯兰、吴班、司马懿、诸葛亮和赵云之外,其他人几乎一概不知。庞德心里清楚,刘闯手下,猛将如云。太史慈、许褚、黄忠这些人就不用说了,还有已经前往肥如和卢龙塞驻守的张辽曹性,也都是征战沙场多年的老将,非他可相比。
更不要说,刘闯家中还坐着一头虓虎。
哪怕那头虓虎已经伤残,可虎老雄风在,只那气势,就令庞德感到心惊。
这个时候,与其急于做事,倒不如先设法熟悉一下刘闯的这些将官。
庞德性格高傲,那也要看对什么人。
在马超面前,他不会高傲;在刘闯面前,他也不会拿架子。刘皇叔手下有这么多能征善战的将军,日后自己少不得要和他们合作。与其到时候临时抱佛脚,倒不如趁现在,多多交往。
再者说了,自己对刘皇叔手中的兵马,也都还不熟悉。
这种情况下,就算刘闯给他安排,恐怕庞德也不能一下子上手。
所以,不用着急,耐心就是……
“皇叔,你回来了……郑师在书房等候多时。”
回到郑府,就看到王经在门口等候。
得知郑玄一直在等待,刘闯不敢怠慢。忙让王经带庞德下去安顿,自己则步履匆忙,来到书房。
轰隆隆!
当刘闯走进郑玄书房的时候,憋了许久的雷雨。终于倾盆而下。
郑玄书房中,点着一支牛油大蜡,火苗子足有一巴掌高,把书房照映的通通透透。郑玄一身白袍。卧在榻上,身下垫着褥子,手里正捧着一卷《尚书》,颇有些悠闲自得的品读着。
“世父,怎么还不休息?”
刘闯忙走上前,在郑玄身边坐下。
郑玄在刘闯的搀扶下坐起来,笑盈盈问道:“孟彦,和阎柔谈得如何?”
“甚好!”
刘闯从郑玄手中接过书,放在书案上。“看得出。伯正是个心高气傲之人。但确有才能。整个辽东,几乎就藏在他的脑袋里,可以信手拈来。我与他一番交谈。收获颇多……只是想要让他为我效力,恐怕还有些困难。若我不能够展现出足够的实力。他恐怕也不会归附于我。”
郑玄脸上,浮现出一抹笑容。
“既然如此,你准备如何令他归附?”
“我先请他帮忙,出使辽东属国,暂时先稳住阵脚。
而后,我当尽快谋取辽东……我乃天子所授辽东太守,若连辽东都拿不下,汉室颜面何存,天子颜面何在?”
刘闯话语中,透着森森冷意。
郑玄早已过了那种大惊小怪的年纪,所以浑不在意。
他轻轻点头,“辽东乃我大汉疆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公孙氏窃据辽东多年,的确是时候将他收回。不过,不仅仅是辽东,还有玄菟郡,还有乐浪郡。那高句丽人,多年来屡次犯我疆土,孟彦绝不可对其心慈手软。若有机会,不妨将之一举灭亡。”
刘闯觉得,自己已经杀性很重,可听了郑玄的话,也不由得打了个寒蝉。
高句丽……
老先生这是要我,灭了高句丽国祚!
按道理说,郑玄饱读诗书,学问惊人,本应怀有平和心态。
就像后世影视小说中,动辄要以仁义待人,这似乎才符合一代大儒宗师的风范。
可是,刘闯忽视了一个问题。
汉代的儒学,和宋明,乃至清代的儒学截然不同。可以说,明清儒学,是一种被阉割了的儒学,满口道德仁义,满腹女盗男娼。汉代儒学,尚处于一个发展上升的阶段。所以在这个时期的儒学,更讲求海纳百川,有容人之肚量。而且,汉代儒生,更不会持有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想法。纵观汉代所有的儒学名家,不仅是学识过人,更兼体格强壮。
骑射,是汉代儒生必修之功课。
比如那位设连环计杀死董卓的王允,早年间便是一个游侠儿,好击剑,善骑射。
郑玄在大多数时候,都会表现出谦谦君子之风。
但是在原则问题上,他同样是极为强硬……莫说郑玄,许多汉代儒生,都是这样的性子。
所谓的唾面自干,在汉代儒生中绝不可能出现。
若真有这种事情发生,汉代的儒生绝对会施以老拳……而这,恰恰又符合了孔圣人‘何以报德,以德报德,以直报怨’的说法。刘闯喜欢这个时代,尤胜于后来的盛唐。他甚至认为,单以血性而言,汉代读书人的血性,远胜唐代的读书人。不过想想,似乎也不是不可能……唐在汉之后,而在这汉唐之间,尚有五胡乱华之难。汉人血性,儒家的血性,每经过一次这样近乎于灭族的灾难之后,就会出现断档,就会变得稀薄,乃至于变成后来的奴性儒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