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惊风密雨 二九、乌云卷妖风掀狂飙 暴雨倾砥石柱中流
小毛子揭穿了黄四村的投毒阴谋,又巧用诡辩。说服了钟三郎香堂的人。杨起隆决定,暂缓动手以逼着吴应熊自投罗网,将来,也还有个向吴三桂讨价还价的条件。北京似乎又恢复了平静,朝廷的注意力转向了云南。按时间算,吴三桂应该接到撤藩的圣旨了,他能不能遵旨办事呢?
重阳已过,秋风萧瑟,此刻,云贵总督甘文(火昆)在五华山的王府里,陪着吴三桂看戏。唱戏的,是吴三桂府里养的戏班,唱念,做打,都很有点真功夫。可是甘文(火昆)却有些坐不住。因云南巡抚朱国治和他约好了,晚间有要事密商。朱国治虽没明说,他也知道,熊赐履有密函来了,极可能与对面这王爷有关。所以他想早点脱身去见朱国治。甘文(火昆)今年四十多岁。在总督里算很年轻的了,白净方脸、下巴微向前倾,显得有点倔强。也许摩熙就是看中了这一点,才派他来当这个云贵总督的。
按照康熙临别时交代的方略,甘文(火昆)一来云南便抱定了“挤”的宗旨,他和朱国治合着给吴三桂出难题,千方百计叫吴三桂的日子过得不舒服、不痛快,萌生“走”的念头。
但是吴三桂却偏偏不生气,对甘文(火昆)的憨倔不仅不恼不怒而且还常常把他称颂一番,而对朱国治却逢人便骂。骂朱国治卑下无能,白吃朝廷俸禄。这一捧一骂之间,把甘文(火昆)摆到了朱国治的对立面去了,朱国治倒没说什么,可是甘文(火昆)却反觉得不好意思,便改“挤”为两下相安,不再找事。可是,这也不行,你不找他他找你,去年六月,吴三桂不知从何处获悉,说苗民点火烧了县衙,命甘文(火昆)率军前去征剿。这时正是霉雨季节,瘴气正浓,没有走出三百里。绿营兵就病倒了三分之一,甘文(火昆)无奈,只好呈报请援,吴三桂对他严斥了一顿,命他返回。刚刚走至大理,王命又到,命他把原来的队伍留下。另带两营官兵,去西藏边境平叛。没等走到,又说敌已逃遁,命全军返回。这左一个令,又一个令的,足足折腾了半年,甘文(火昆)连一个“贼”影儿也没见,自己却被累倒了。这时,甘文(火昆)才知道,这个满面堆笑的老头子不是好惹的,不再也不敢招惹吴三桂了。
此刻,他身在王府,心却早已跑到了朱国治的巡抚衙门。台上的戏唱得再好,他也听不下去了,便起身向吴三桂告辞:“今日领略了王府的新戏班子,真饱了眼福,不过朱国治那里正给武举讲学,这原是我的差使,去迟了已经不恭,不去更不好……”
吴三桂笑着挽留:“唉这戏正唱到妙处,便迟一会儿何妨?我已经让下边备下酒饭了。”
“谢王爷,下官心领了,改日再登门谢罪。”
哎——这话太客气了。好吧,既然你有公务,我不便硬留,来人,送甘大人。”
甘文(火昆)刚刚出门,一个校尉悄悄地走了过来,扒在吴三桂耳边说了几句话,递过一封书信,吴三桂拆开一看,脸马上阴沉了下来。他挥手斥退了还唱得热闹的戏班子,把夏国相、胡国柱、吴应麒等人叫到跟前:“应熊来信说,皇上已批下我的撤藩奏折了!”一言既出,众人个个惊得目瞪口呆,面色灰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说不出话来。吴三桂心中烦燥,想起去年冬天病死的刘玄初,他要在,何至会出现这种局面呢,便冲着众人恶声恶气地说:“怎么,你们是死人吗,为什么都不说话。”
刘玄初死了之后,在吴三桂身边的头号谋士就是夏国相了。他见吴三桂发了火,忙站出来安慰:“王爷不要着急,既然朝廷决心撤藩,把我们逼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王爷一身系天下之祸福,更要珍重贵体。咱们慢慢地想个办法,才好应付这局面啊!”
其实,这里的一群人,并不都害怕这消息,有人还高兴呢。他就是吴三桂的侄子吴应麒。他很清楚,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被扣在北京当人质,只要云南动手,吴应熊必死无疑。吴三桂到了这把年纪了,打下来江山也坐不成,这龙位准落在自己头上。所以,夏国相的话刚落音,他就接上了:“有什么商量的,干吧!咱们云南山川险要,财富充足,又拥有数十万大军,正是开创千古帝业的好机会,万万不可错过。”
随同吴应麒从陕西来的副都统高大节,马上也随声附和:“对,世子说得一点不错。小皇帝手下,哪有人敢和老王爷对敌啊。最能打仗的鳌拜被圈禁了,遏必隆老的顾不了自己,索额图入关时还是个娃娃,三十年不经战阵,他懂得什么是打仗啊。可王爷这里兵多将广,甲士如云。咱们只要动手,就会天下响应。陕西的马鹞子王辅臣,也会干起来的。就是他不干,只要能守中立,对我们也有好处。”
重阳已过,秋风萧瑟,此刻,云贵总督甘文(火昆)在五华山的王府里,陪着吴三桂看戏。唱戏的,是吴三桂府里养的戏班,唱念,做打,都很有点真功夫。可是甘文(火昆)却有些坐不住。因云南巡抚朱国治和他约好了,晚间有要事密商。朱国治虽没明说,他也知道,熊赐履有密函来了,极可能与对面这王爷有关。所以他想早点脱身去见朱国治。甘文(火昆)今年四十多岁。在总督里算很年轻的了,白净方脸、下巴微向前倾,显得有点倔强。也许摩熙就是看中了这一点,才派他来当这个云贵总督的。
按照康熙临别时交代的方略,甘文(火昆)一来云南便抱定了“挤”的宗旨,他和朱国治合着给吴三桂出难题,千方百计叫吴三桂的日子过得不舒服、不痛快,萌生“走”的念头。
但是吴三桂却偏偏不生气,对甘文(火昆)的憨倔不仅不恼不怒而且还常常把他称颂一番,而对朱国治却逢人便骂。骂朱国治卑下无能,白吃朝廷俸禄。这一捧一骂之间,把甘文(火昆)摆到了朱国治的对立面去了,朱国治倒没说什么,可是甘文(火昆)却反觉得不好意思,便改“挤”为两下相安,不再找事。可是,这也不行,你不找他他找你,去年六月,吴三桂不知从何处获悉,说苗民点火烧了县衙,命甘文(火昆)率军前去征剿。这时正是霉雨季节,瘴气正浓,没有走出三百里。绿营兵就病倒了三分之一,甘文(火昆)无奈,只好呈报请援,吴三桂对他严斥了一顿,命他返回。刚刚走至大理,王命又到,命他把原来的队伍留下。另带两营官兵,去西藏边境平叛。没等走到,又说敌已逃遁,命全军返回。这左一个令,又一个令的,足足折腾了半年,甘文(火昆)连一个“贼”影儿也没见,自己却被累倒了。这时,甘文(火昆)才知道,这个满面堆笑的老头子不是好惹的,不再也不敢招惹吴三桂了。
此刻,他身在王府,心却早已跑到了朱国治的巡抚衙门。台上的戏唱得再好,他也听不下去了,便起身向吴三桂告辞:“今日领略了王府的新戏班子,真饱了眼福,不过朱国治那里正给武举讲学,这原是我的差使,去迟了已经不恭,不去更不好……”
吴三桂笑着挽留:“唉这戏正唱到妙处,便迟一会儿何妨?我已经让下边备下酒饭了。”
“谢王爷,下官心领了,改日再登门谢罪。”
哎——这话太客气了。好吧,既然你有公务,我不便硬留,来人,送甘大人。”
甘文(火昆)刚刚出门,一个校尉悄悄地走了过来,扒在吴三桂耳边说了几句话,递过一封书信,吴三桂拆开一看,脸马上阴沉了下来。他挥手斥退了还唱得热闹的戏班子,把夏国相、胡国柱、吴应麒等人叫到跟前:“应熊来信说,皇上已批下我的撤藩奏折了!”一言既出,众人个个惊得目瞪口呆,面色灰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说不出话来。吴三桂心中烦燥,想起去年冬天病死的刘玄初,他要在,何至会出现这种局面呢,便冲着众人恶声恶气地说:“怎么,你们是死人吗,为什么都不说话。”
刘玄初死了之后,在吴三桂身边的头号谋士就是夏国相了。他见吴三桂发了火,忙站出来安慰:“王爷不要着急,既然朝廷决心撤藩,把我们逼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王爷一身系天下之祸福,更要珍重贵体。咱们慢慢地想个办法,才好应付这局面啊!”
其实,这里的一群人,并不都害怕这消息,有人还高兴呢。他就是吴三桂的侄子吴应麒。他很清楚,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被扣在北京当人质,只要云南动手,吴应熊必死无疑。吴三桂到了这把年纪了,打下来江山也坐不成,这龙位准落在自己头上。所以,夏国相的话刚落音,他就接上了:“有什么商量的,干吧!咱们云南山川险要,财富充足,又拥有数十万大军,正是开创千古帝业的好机会,万万不可错过。”
随同吴应麒从陕西来的副都统高大节,马上也随声附和:“对,世子说得一点不错。小皇帝手下,哪有人敢和老王爷对敌啊。最能打仗的鳌拜被圈禁了,遏必隆老的顾不了自己,索额图入关时还是个娃娃,三十年不经战阵,他懂得什么是打仗啊。可王爷这里兵多将广,甲士如云。咱们只要动手,就会天下响应。陕西的马鹞子王辅臣,也会干起来的。就是他不干,只要能守中立,对我们也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