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图穷匕见
无论如何,夸耀太宗的功绩总是没错的,王机不愧为琅琊王氏这一代的希望之星,很快就从困惑中恢复过来,稍加思索,一篇充满溢美之词的文章就行云流水般的写作完成,稍后详细的检查一遍,更改了几处犯讳的地方,用馆阁体端端正正的誊抄在了试卷上。
稍等片刻,有选了一首自己中意的诗词填在卷子上,王机的殿试试卷就此完成,左右打量一番见已经有人交卷,他也不再浪费时间,当即将自己的卷子交了上去。
几位考官凑在一起,很快将考卷批改完毕,其中的一位还悄悄地对着王机点了点头,这是他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琅琊王氏在朝野上颇有势力,方才那位考官就是他们家的故交,从他方才的表情来看,自己这一科必然高中,他的卷子也会出现在最后呈现给皇帝的试卷之中,至于能不能拿到状元,就要看皇帝是否欣赏他的文采了。
不多时,其他会试的士子也纷纷交卷,诸位考官依此批改完试卷,讨论一番派出名次将考卷呈给杨介夫,杨介夫并未翻看就直接送到李圭手中。
是因为去年殿试弄出的大乱子,如今不敢再有异动了么?李圭的嘴角露出一丝不易为人察觉的微笑,翻开试卷看了起来,很快他就被放在最上面的那篇策论吸引住了。
“……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前朝!成功骏烈,卓乎盛矣……”看着看着李圭忍不住大声读起这篇文章中那些让他心生憧憬的好句子来。
一篇读完仍然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他找到试卷上的考生姓名,朗声说道,“琅琊王机是那位?”
“学生参见陛下。”王机连忙站出来深深一礼,周围的士子响起一片叹息声,他们知道这次的状元已经非他莫属了。
“你是琅琊王氏的子弟?”李圭看到他的籍贯时不经意的皱了皱眉,不过转瞬就消散不见,既然连世家出身的王机都称赞太宗亲征漠北的英明之举,那岂不是说他们也不反对朕御驾亲征?
接着又问了王机几个问题,他应对的都十分得体;李圭点点头将他点为了今科的状元,其他的榜眼、探花、传胪等也依此点出,诸位士子连忙谢恩不止。
第二日皇榜放出,随着王机等人的名字传遍天下,京中各处也说起了太宗当年亲征漠北的英雄往事,而王机的那篇文章也屡被提起。又过了数日,兵部某位郎中上书李圭,请求李圭效仿太宗往事,率军亲征唐括部。
这名郎中的奏折被李圭留中不发,但他的母亲却被皇帝赏了浩命夫人的名号,一时间朝廷内外很快就摸清楚了李圭的想法,于是乎一封封请求皇帝御驾亲征的奏折如同雪片一般通过通政司到了李圭手中。
这里面有的是魏士良和丘元德安排的人手,有的则是想抓住机会在李圭面前留下点印象的投机之辈,通过这一番操作,李圭亲征的舆论基础算是打下了。
“今日又有人向朕上书,要朕率领京营禁军亲征唐括部,一扫去年好水川大败的耻辱,诸位不妨议一议,看看此事究竟该如何处置才好?”早朝时,李圭丢出了一大堆的奏折,这里面不仅有当朝官员的奏折,甚至还有些已经告老还乡的老臣宿将,他们虽然已经失去了手中的权利,可在朝堂及民间的声望颇高,决不能等闲视之。
“陛下若能亲临漠北,则诸军必然士气大振,小小一个唐括部定会在我大军之前化为齑粉。”上次被韦竦和姜琦夺了领军资格的顺昌伯陈玉立刻站出来响应,“是陛下若是御驾亲征,老臣愿为先锋,为陛下逢山开路、遇河搭桥。”
“千金之子尚且坐不垂堂,更何况陛下乃是万金之躯,岂可以身犯险?”御史大夫贾澄闻言当即站出来驳斥道,“臣要弹劾顺昌伯居心叵测,妄图以一己之私置陛下于险地。”
这边马上有依附于魏士良的文官出来为陈玉辩解,那边再出来一位针锋相对,朝堂上顿时变为乱糟糟一团;可是这次世家和寒门一系的文官表现出来的战斗力似乎有些差,杨介夫和贾澄两员大佬刚一发话就被人用去年的好水川大败堵了回去,剩下的都是些威望不足的小官,在勋贵和魏士良的同党面前很快处于下风。
勋贵们被文官压了数十年,眼见着马上有翻身的机会,岂能不使出压箱底的功夫和文官们争辩,而这些文官在去年的好水川一战后,在战事上的发言权被剥夺了很大一部分,只能以心忧陛下安全为借口勉力支撑。
“好了,有我大魏三十万禁军精锐护卫,朕岂会出什么问题?”眼见时机已到,李圭站出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太祖和太宗当年能不避刀剑,亲冒矢石,与敌征战,朕也是李家的子孙,岂能让先人专美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