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郭政委的钢铁雄心(一)

奇幻异世界,法尔马特大陆南部,阿尔努斯山丘以东三百公里,【碧海】的西南岸,火炬港

在第一批中国穿越者来到这里、打下第一块奠基石之前,这座水文条件绝佳的天然港湾,只是一块荒凉贫瘠、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千百年来一直在蛮荒中沉睡,几乎无人问津,更没有村落和城镇的痕迹。

虽然这里位于帝国和易北藩国的边界线,距离繁华的帝都并不远,但两道高耸陡峭、难以逾越的山脉,一南一北直插入海,将它跟帝国和易北藩国的腹地都分割了开来,使得陆地上的旅行者难以抵达此地。而驾船的航海者也对此地兴趣缺缺——这里虽然拥有优良的避风港湾,但沿海的陆地上却非常缺乏淡水。纵然还没有干燥到沙漠的程度,但也好不到哪里去:没有可供饮用和灌溉的河流,只有光秃秃的石头山和连绵不断的盐碱地,其间星罗棋布着一簇簇单调乏味的灰绿色小树丛,找不到任何能够吸引人的东西。仅有的几处湖泊,也都是湖水中含有大量泡碱的盐湖,尝起来苦咸苦咸的,还有毒性,让人看着就觉得绝望。

偏偏在这片绝望之地的四周,却都是草木茂盛、谷物丰饶的富庶乡野。而且,由于战乱频繁、人口增长缓慢的缘故,迄今都还有不少条件优良的土地尚未被开垦。自然不会有谁愿意自讨苦吃,放着别处的好地方不要,却跑来这片连杂草都不怎么长的鬼地方,忍受毒辣的烈日、霜冻的夜晚以及苦涩的咸水了。

不过,随着中国人的到来,这片土地很快就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虽然这片海边的干旱盐碱地,在法尔马特大陆土著居民看来,几乎毫无价值可言,但却是距离阿尔努斯山丘最近的出海口。对于曾经错过了大航海时代,以至于在近代吃足了苦头的中国人来说,这个天然港口是无论如何也要拿下的。

至于自然条件的恶劣,在中国穿越者眼中根本不值一提——凭借着强大到逆天的工程能力,中国穿越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开凿了一条近百公里长的运河,从罗马尼亚山脉引来清冽甘甜的高山雪水,让这片干渴多年的土地,迅速焕发起了勃勃的生机。除此之外,海军的工兵部队还炸开了妨碍船只靠岸的礁石,清理了近岸地带的航道,在崎岖不平的海边岩石丘陵之间,平整出大片可供建设城市和道路的平地。

经过三年的动工建设,一座蔚为壮观的港口城市,已经在这片曾经的荒芜之地初步成型。在城市的郊外,依靠灌溉水渠的滋润和农业机械的协助,辛勤的穿越者们已经开垦出了大片平整开阔的农田,种植着大麦、小麦、燕麦、玉米和大豆。而在管理更加精细的菜圃之中,则种植着琳琅满目的葡萄、石榴、洋葱、卷心菜、芹菜、土豆和西红柿,此外,在盐碱地的滩涂上,还试验性地种植了新品种的海水稻。

除了初步自给自足的农业之外,工业的建设更是重中之重。这片土地之前虽然干旱又荒芜,但却有着储量庞大、品质优良的铁矿、煤炭和石油,只是类似的矿产在资源丰富的法尔马特大陆上还有很多。

出于某种考虑,有关部门给这座城市量身打造了一套能自行循环的小型工业系统,作为一切建设的基础,按照经济部门的术语来说,叫作“地方五小工业”,也就是小煤矿、小钢铁厂、小机械厂、小化肥厂和小水泥厂。有了这五个小型的工业项目之后,就能初步满足一个百万人口级地区的基本生产需要。比如,以煤炭为原料的小化肥厂,即使为了方便维护和减少配套设施,用了比较落后的粗糙技术,每年也可以用合成氨技术制造出五万吨的氮肥,足以满足整个阿尔努斯市辖区的现阶段农业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有关部门还将会组织建设起小发电厂、小纺织厂、小印刷厂,小自来水厂和小食品厂,用于满足穿越者移民们的生活需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工业化社会日常运转所需要的最基本产品,逐步形成相对独立的工业体系,自主解决工农业生产和现代化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也就是实现初步的工业化。

——有了钢铁厂,就有了一切军事和民用工业的基础。有了化肥厂,再搭配上现代地球的各类高产种子,农产品产量就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从而解决版图内人口的饥饿问题,并且增强土著“归化民”对中国穿越者的拥护热情。有了水泥厂,道路、堤坝和楼房的建设都会变得容易很多。有了机械厂,就能够自己生产柴油机、电动机、水泵、自行车,甚至是拖拉机和小火轮等复杂工业品。

除此之外,这套“五小工业”还可以“自我繁殖”——具体来说,就是利用钢铁厂和机械厂的生产能力,来复制同样的机床等工业设备:把一套“五小工业”变成两套“五小工业”,再把两套“五小工业”变成四套“五小工业”……最终就能如此建设起一个虽然技术水平较低,但规模绝对宏大的工业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