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到来与离去(二)
临高县,位于护城河环绕的小高地上,俯瞰着东门市的百仞城,穿越者元老居住的“高档”公寓
“……嘟嘟——”
伴随着召唤工人前去上工的尖锐汽笛声,临高县迎来了又一个忙碌的清晨。
朝霞在远方的群山之中升起,逐渐的将黑夜化为一片光明的通途,天边的云朵也渐渐的变化了色彩,从公寓楼的窗口望去,毗邻百仞新城的整个东门市,都裹挟着火光和尘雾,就像在光明和黑暗未被划分的混沌之中一样——在熹微的晨光与嘹亮的汽笛声中,沉睡了一夜的城市开始渐渐苏醒。
(穿越者聚居的百仞城和繁华的东门市之间,大概就是日本古代城堡和城下町的关系。)
虽然天色还没有大亮,但在远处的大街上,已经陆续支起了早点摊子,出现了早起上工的人流和进城贩卖蔬果的农夫。往近处看,左邻右舍也都开始发煤炉做起了早饭,弄得楼道内外一时间烟雾弥漫。
——此时此刻,“澳洲太上皇”曾经下榻的“临高角行宫”,已经人去楼空,原本驻防的解放军官兵和工作人员,也都离开了这座城市,宛如一群来去匆匆的过客——在临高-三亚的铁路开通之后,现代世界的中国政府很快就下令把疗养院迁移到了气候条件更加舒适,风景更加秀丽迷人,环境更加适合休养的三亚。
但是,他们给这座城市带来的种种变化,却是并不会随之消失——虽然在临高穿越者集团的统治和建设之下,这地方原本的发展变化速度,就已经让习惯了一成不变的农业社会生活的明朝人大为震撼了。
从公寓楼的窗口俯瞰下去,在隔壁洗衣房的院子里,那个又黑又瘦小、并且成天偷懒的越南女仆,又一次被凶神恶煞的管事大妈挥舞着藤条给撵了出来,只得撅着嘴举起鞭子抽打两头小毛驴出气,同时把这两头牲口套上机关,然后好像拉磨似的一圈圈地转,从而驱动畜力洗衣机,开始哗啦哗啦地漂洗衣裳……
——这种畜力洗衣机,是一位解放军战士利用闲暇时间在这边研发的“科技”成果,然后在几个明朝木匠的帮助下鼓捣出来的成品。这种原始洗衣机的原理非常简单,就是把一个曲轴安在打成波纹状的大铁皮桶上,配合连杆齿轮,由牲口牵引着带动,使替代波轮的曲轴不断旋转,带动衣物上、下、左、右不停地翻转,使衣物之间、衣物与桶壁之间,在水中进行摩擦,在洗涤剂的作用下实现去污清洗,甚至还有压榨脱水的功能,跟现代洗衣机相比,除了上水比较麻烦之外,各种功能都已经差不多一样了。
除了这种畜力版的洗衣机之外,还有一种家用的小型手动版洗衣机,用一个手把来驱动曲轴,只要像石磨一样转动手把,就能搅动桶里的水和衣服。此外又有一种体型更加庞大的蒸汽动力款式——凡是一个正常的二十一世纪现代人,都会本能地考虑如何用先进的机械来代替落后的人力和畜力,不过那种蒸汽洗衣机基本就只有军方会采购,当然性能也更先进,上水和排水都只需要按时拉动一个外设的手柄即可。
另外,还有人试制过风力洗衣机,可惜虽然技术难度不高,却在实际应用上遇到了无法克服的障碍——凡是方便搭建风车的高地,通常都跟人口聚居区有一段距离,为此需要扛着大筐的脏衣服长途跋涉,实在是一桩相当之令人蛋疼的事情。而且洗涤用水的供应也很成问题。此外,风力并不是时时都有,但脏衣服却是每天都要换洗。以海南岛的湿热气候,通常并不能把脏衣服搁上太久,否则就会发霉长毛了……
总之,虽然随着临高电力部门的爆炸式大发展,绝大多数穿越者元老家里都实现了二十四小时供电,用上了原来时空的智能全自动洗衣机。但对于那些舍不得花钱用电的家庭,还有那些居住地远离城区,没有电力供应,却又想要追求“洋气”的乡下富农,这种手动或畜力的原始洗衣机还是有着一定市场的。
而在公寓楼另一边的食堂里,几位还没掌握拉面技巧的厨师,也开始用压面条机制造面条——这种直到二十一世纪还在被很多摊贩使用的机器,乃是手摇驱动的,体型不大,结构也很简单,主要结构就是一个带搅拌棍的转桶,外交两对会自动旋转的擀面杖,其中一对是对在一起的平杖,另一对看需要用平杖还是带凹槽那种擀面杖。在使用这种机器的时候,压面条的师傅甚至连面都不用和,只要直接把面和水倒进转桶里,让压面条机用两对平杖压,出来的就是破破烂烂东一缕西一块几乎连不起来的破面布。等压出几百斤那种破破烂烂的面布后,就把转桶拿下来,换个簸箕上去,缩小一下平杖的间距,把破面布重新塞进去让机器压,干了加水湿了加面……这次出来的就已经是连在一起略有破损的厚面布了。等把破面布都压成厚面布后,再缩小一下平杖的间距,换上一对凹杖,就能用厚面布压出很像样的面条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