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章 卡丁车俱乐部
职业车手需要身体素质做保障,这一点张一飞自然是明白的,就拿最顶级的赛事F1来说,一场两小时的比赛下来,单纯脱水带来的体重减轻都高达几磅,如果没有非常强悍的身体素质,别说争夺名次了,就连正常比赛都跑不完。
这辈子张一飞的身份是个高中生,所以他对于体能训练方面松懈了下来,现在经过卢叔这一提醒,让张一飞明白如果想要站上世界巅峰,甚至是踏入自己上辈子都没有进入过的方程式赛车,那么就更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毕竟已经在起跑线上就输了,还不努力的话靠什么逆风翻盘?
“卢叔,我知道了,以后我会给自己制定一份训练计划。”
看到张一飞一点就通,卢宁平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要是自己女儿也像一飞这么懂事就好了。
两个人晨跑了大概半个多小时,就来到了一家港式茶楼,点了粤式经典的虾饺、凤爪、咸水角等等,然后又要了一壶乌龙茶。哪怕就是早上八九点钟,茶楼里面已经是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了,很多阿公阿婆就这么一壶茶一份报纸,能坐整个上午。
张一飞当然是没这个闲功夫,他狼吞虎咽的吃着早点,只想着快点去到卢叔的卡丁车俱乐部。卢宁平不是传统港岛人,加上他也是那种雷厉风行的性格,所以跟张一飞一样没有品茶的那种闲心,只是单纯的当作早餐来吃。
吃完早茶后,卢宁平带着张一飞坐上了前往元朗的巴士,后世很多人印象之中,港岛面积狭小到处是高楼大厦,但其实在港岛也有很多未开发的地方,甚至还有着农田等等。而这种“乡下”地方,大多在港岛的元朗地区,这也是原住民的地盘。
卡丁车俱乐部一般分为室内跟室外两种,相比较室内小型赛道,外场的卡丁车赛道更为宽敞跟专业,能直接模拟赛事氛围,在港岛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想要修建一个宽阔的外场卡丁车赛道,基本上除了元朗也没有别的选择了。
大约乘坐了个把小时巴士,张一飞终于来到了卢叔任职的卡丁车俱乐部门口,招牌上面写着“追风国际卡丁车俱乐部”十个大字。
“这就是我执教的卡丁车俱乐部,港岛富豪郭云强出资建立的,包括我在内有五名职业教练,学员有22名,年龄都在6到14岁之间。”
说完之后,卢宁平带着张一飞走进大门,现在距离过年没两天了,所以卡丁车俱乐部也是处于放假状态,里面除了看守的门卫外,可以说空无一人。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条卡丁车赛道,沥青铺设的路面,赛道两旁都叠放着轮胎用来缓震跟保护,每个弯道上都有数字标签,这样能更好的让学员了解每个弯道特性跟最快过法。
“这就是卡丁车跑道,全长大概1200米,设置有快速启动跟急停的直道,以及多重复合型弯道,基本上是按照赛事要求而打造的。这里面学员正常单圈速度在61秒到65秒之间,最快速度57秒出头。”
卢宁平介绍着卡丁车赛道的情况,而张一飞却在脑海中飞快换算着圈速,就拿最慢速度65秒来说,1200米65秒跑完全程,大概换算时速就是66km/h,学员普遍单圈速度是在70km/h左右。
这个速度放在F1里面肯定不能算什么,但是要知道,这只是卡丁车单圈速度,而且操控者是一群年龄在10岁左右的小孩子,这就非常的夸张了。
张一飞想着自己十岁的时候,也就脱离玩泥巴的阶段没多久,自行车都还骑不利索,更别说是开着平均时速70km/h的卡丁车来过弯了。说句毫不夸张的话,放在后世很多人开一辈子家用车,可能都没有体验过70km/h过弯是什么感觉。
这就是为什么F1车手稀少的原因之一,起跑线上就被甩出太远了,除非天赋异禀,否则连追赶的机会都没有。这辈子张一飞要不是有着职业车手的经验,就以他现在十六岁的年纪来说,成为方程式车手那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介绍完赛道之后,卢宁平就带着张一飞去往了车库,这是一个类似厂房的巨大建筑,所有的卡丁车以及配件都摆放在这里。
推开车库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排排摆放整体的卡丁车。整个俱乐部有22名学员,但是算上教练用车跟备用车,一般情况下都会准备三十辆以上,才能保证正常训练。
这些卡丁车跟后世很多城市里面,那种跑一圈几十块的外形差距不大,看起来就跟小孩的玩具差不多,更没有方程式赛车那种科技跟速度感。
但是张一飞知道,后世很多卡丁车游乐场,里面的卡丁车无论是操控还是速度,都远远比不上这里面的赛车,更别说有些游乐场为了节省成本,直接使用电动卡丁车。
来到一辆卡丁车面前,卢宁平继续朝着张一飞讲解道:“卡丁车运动一般分为两大类十二个级别,两大类分别是方程式卡丁车跟标准卡丁车,俱乐部的都是标准卡丁车,只有进阶到初级方程式,才会使用真正的赛道方程式卡丁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