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6章 奇幻的罐头(一)
瓦雷斯世界当代战争的军需后勤,除了要保障武器装备的供应,还包括看似与战争没有直接关联的四件大事——衣、食、住、行。
罗兰作为负责远东军需供应的“大总管”,考虑问题必须面面俱到。
官兵的穿衣问题容易解决,南疆新月谷地八十万亩棉田喜获丰收,带动全国的棉纺织产业热潮,足以为军方提供充裕的棉纱,配合银空出产的星质加工成“棉纱-星质合成纤维”,用于制造韧性超强的军服。此外,来自露西亚山区的毛皮也将源源不断输送到军工部门,生产冬季御寒的军大衣。
行军打仗免不了野外宿营,罗兰把国内主要的纺织企业主召集起来开了个座谈会,列出军需供应的清单,除了军服被褥,还有数十万计的帐篷和睡袋。各家厂商争得红了眼,都想吃到军需订单这块肥肉。
罗兰综合考虑各家厂商的优势和短板,将订单分批散发下去,如果某家厂商提供的产品不合格或者没能按期交付,立刻中止合作,将后续订单转给其它同业竞争者。
从作战部队到后勤团队,交通运输都是头等大事。远东是瓦雷斯世界第一个全面推行“军事机械化”的国家,但是相比这个远大的目标,当前国内的魔导汽车产量还远远不够。鲁道夫陛下那个“全机械化机动军团”的梦想暂时还有点不切实际,至少就目前而言,传统骑兵仍然是战场上的主流,马匹与洛斯兽距离彻底被魔导汽车淘汰出局还早着呢!
为此,罗兰在视察龙城期间,顺带探望安东和卓雅这两位老朋友,在他们的陪同下看了看当地的牧场,签下一笔军需订单。最迟明年开春之前,龙城牧场将为军方提供不少于5万匹军马,此外还有5000头经过体质改良的高地洛斯兽。
衣、住、行三件大事相继安排妥当,罗兰当前的主攻方向就剩下一个“食”字。
大军出动,吃饭问题至关重要。成千上万人集体行军作战,每天消耗的食物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在工业化以前的蒙昧时代,由于交通不便,且缺乏长期储存食物的技术,军粮供应体系也比较落后。当时的军队,讲究的是“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军队开到哪里,运粮队和运粮船就得跟到哪里,粮食有从国内征集的,也不乏就地掠夺、以战养战的野蛮套路。
显而易见,这种后勤体系必然臃肿累赘,运输军粮和草料的辎重车队甚至比作战部队更庞大,对人力和畜力都有极高的要求,很难支撑得起大军团长途、长期作战。
从地球上的经验来看,罗兰认为一个帝国的扩张极限,主要取决于其军事后勤供应能力的极限。比如罗马帝国,全盛时期疆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将地中海变成了帝国的内湖。罗马帝国所向披靡的征服史得益于便利的地中海运输,借助一支庞大的后勤船队,罗马军团扩张到哪里,来自海上的后勤补给就跟随到哪里,大大降低了运输压力;反之,每当罗马帝国的军团远离海滨,深入内陆作战,失去来自环地中海的后勤补给,往日百战百胜的锐气便不复存在,不得不中止对外扩张的步伐。
同样的经验在瓦雷斯世界也适用,正如西格蒙特元帅所说:“如果一支部队需要官兵自谋口粮,你就很难要求他们兼顾打胜仗。”
瓦雷斯各国当前的军用口粮大同小异:除了发霉的黑面包,木柴一样坚硬的肉干,就只有浇上水立刻变成一碗恶心浆糊的炒面而已。
对普通士兵而言,能吃饱就算是幸运了,口味是好是坏,根本不敢奢求。
普通士兵不敢奢求,罗兰却不能放低要求,开动脑筋琢磨一个问题:行军口粮是否可以进一步改良?能不能变得更便于携带,更耐储存,甚至吃起来更可口一点?
顺着这个思路延伸下去,罗兰很自然的联想到地球上最常见的一类军粮——罐头!
罗兰犹记得,地球上最早的罐头出现于18世纪末。当时正处于拿破仑战争时期,法国军需供应商将经过高温杀菌的食物密封在真空玻璃罐里,由此发明出世界上最早的罐头食品。拿破仑的军团横扫欧陆战无不胜,其中也有“罐头”的一份功劳。
1810年,英国人彼得·杜兰发明了更易保存的锡制罐头。早期的锡罐头是锡、铅合金,在食物本身具有酸性的情况下,铅会进入食物,而人体摄入超过一定量的铅含量就会导致中毒。
1915年,美国人制造出第一个铝制易拉罐,同年铝制的罐头也出现在超市的货架上,现代罐头产业由此诞生。
……
玻璃易碎,锡铅合金有毒,作为来自地球的穿越者,罗兰当然希望一步到位,在瓦雷斯推广铝制罐头盒。可惜事与愿违,找杰克和杜瓦林打听过后他才得知,瓦雷斯的炼金术师们尚未发现类似“铝”的金属元素。即便瓦雷斯世界的地壳中的确有铝元素存在,还要考虑一个开采和冶炼成本的问题。须知在电解铝技术发明之前,铝的冶炼和提纯工艺非常麻烦,产量很低,以至于直到19世纪初期,地球上的铝制器皿仍然是贵比金银器皿的奢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