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5章 世界那么大(六)
听了帕拉丁娜关于亚珊帝国各大城市阴暗面的细致描述,罗兰收起笑容,深有感触地对她说:“正如你担心的那样,交通与通讯的发展使城乡边界逐渐消融,城乡人口双边对流,乡村总是人口净流出的一方,长此以往将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是远东的情况有些特殊,乡村生活压力远比城市小,福利有保障,生育率更高,有效对冲了人口外流的趋势,再则城市生活节奏更快,社会结构也更脆弱,难以抵御突发风险,相比之下,乡村具有反脆弱属性,对风险的抵抗力更强。”
忽然意识到自己说得太过抽象,太学术化,罗兰停下来观察帕拉丁娜,意外地发觉她并没有流露出厌烦的神色,反而听得很认真,似乎在努力吸收他的思想。
罗兰被她专注的神态感动,为了方便她理解,换了一种更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
“帕拉丁娜,我们只看到年轻人走出乡村,却看不到这些满怀憧憬的青年在城里过得是什么生活,他们每个人在出发时都满怀自信,认为自己必定能够在城里立足,可惜统计数据表明现实很残酷,乡村青年短时间内很难在城里找到出人头地的机会,不得不忍受比家乡更艰苦的工作,更低的生活品质。他们中有些人倔强的选择坚持留在城里,期待转机到来的那一天,有些人则心灰意冷的返回故乡,打消那些放荡不羁的梦想,从此安心务农,对年轻人而言,这趟从出走到归来的旅程何尝不是一种成人礼。”
……
两人边走边聊,从村公所出来又回到晒谷场。罗兰掏出怀表看了一眼,离发车还有十来分钟,就问帕拉丁娜还想去哪里逛逛。
帕拉丁娜注意到村里的妇女和孩童穿着打扮都很整洁,有些甚至称得上时髦,乍看起来与城镇居民没有什么区别。相比之下,亚珊帝国的情况完全不同,不要说城乡差距悬殊,就连亚珊圣城和周边卫星镇的差异都大到使人过目难忘。
“我们刚才说到交通和通信的便利拉近了城乡之间的距离,那么理论上讲城镇和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应该差距不大,可是我在帝国看到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城里流行的衣着款式你在乡下几乎看不到,而乡下人总是打扮的土气寒酸,直到进城以后才逐步转变,这是怎么回事?”
罗兰迎上帕拉丁娜疑惑的目光,从容回答:“这或许是因为帝国的权贵阶层大多集中在城里,他们在乡下圈占土地修建庄园和别墅,却不在意邻居们的死活,既没有对乡村进行能够使乡下人普遍受惠的投资,也没有大力开发乡村市场,结果乡下人大多穷得买不起时尚商品,即便少数人买得起,也要经过漫长的旅途进城去选购,与其支付昂贵的交易成本,那就不如离开乡下直接搬进城里定居了,这大概就是帝国乡村人口单向涌入城镇的根源。”
帕拉丁娜歪着头思索了一会儿,喃喃地说:“虽然我一时间无法完全理解你的思想,但是经验和直觉告诉我你是对的,现在我更想知道,为何远东的乡村没有像帝国乡村那样日益变得贫穷落后,没有被高速发展的城镇远远抛在身后?”
罗兰轻轻一笑。
“其实很简单,亚珊帝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面的范例,只要把帝国当局对乡村治理犯下的错误全部纠正过来就行了,比如帝国当局对乡村压榨太过,盘剥无度,乡村农民负担太重,被迫发起反抗,叛乱起义此起彼伏,远东独立革命就是一个典型,在这样的处境下,绝大多数乡下人穷得叮当响,哪有钱追求时尚?远东的乡村治理政策则截然相反,我们在立国之初就推行了大幅度的减税政策,农业税降低到帝国行省时代的一半,推行农业改革促产丰收,农民种出更多的粮食,交更少的税,口袋里就有了积蓄;我们又推行基础交通建设,铺开全国新闻网络,精心培育乡村市场,使来自城镇的商品和资讯能够深入到周边的乡村,乡下人有消费能力又有机会接触新风尚,当然乐于购买时兴商品,所以你会看到村里的姑娘穿着打扮并不比城里人逊色。”
帕拉丁娜听得频频点头,深受启发。
罗兰又看了一眼怀表,接着说:“如果只停留在空谈上,你可能会怀疑我言过其实,趁现在还有一点时间,我带你去谷地村的供销社逛一圈,你亲眼看看货架上摆得商品就会有更深的感悟。”
“好啊!”帕拉丁娜雀跃又抱怨,“这一路上赶得太匆忙,前面好几个站点我都想多走走,多看看,可是最多只停留半个钟头,太扫兴了。”
“列车可不能因为你一个人游兴未尽而晚点,再说了,你可是帝国军方派来的探子啊,咱们说到底还是敌对立场,让你深入了解远东的情况就等于出卖国家利益,给你走马观花的机会就不错了,还有啥可抱怨的!”罗兰没好气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