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2章 车轮上的革命(五)

“当然有信心!”列昂尼德话一出口才听到父亲重重的咳嗽声,无奈的耸耸肩,又补上两句客套话,“只靠我一个人还远远不够,需要在座的诸位前辈和同事多多支持,当然,交通大臣阁下的指导也必不可少。”

儿子打趣父亲,大家只当是父子亲情的自然流露,笑过也就算了。马特维老头却深感欣慰,以列昂尼德桀骜不驯的乖戾个性,能做到这一步真的很不容易。

“列昂尼德说得对,发明新一代交通工具是划时代的重大工程,绝不是某个天才灵光一闪就能解决的问题,我希望在座的诸位通力合作,共同攻克这道难题,将自己的名字载入史册。”

罗兰严肃的态度感染了会场中的人们,也都收起笑容认真考虑这项工作,深感任重道远。

“成立一个专门研发下一代公路载具的课题组,列昂尼德任组长,杰克、卡夫塔、莫洛佐夫、杜瓦林大师和马特维先生担任课题组顾问,需要人手就从军械所和机甲研究所抽调,至于课题组的经费……暂时拨款一百万金塔勒,不够还可以追加,只要能出成果,研发经费你们不用愁。”

罗兰的承诺令列昂尼德暗自松了口气。才华他有的是,缺的就是经费。一百万金塔勒砸下去,要是听不到个响声,不用罗兰说话,他自己都没脸见人了。

“关于新一代公路载具,我原则上支持列昂尼德以马车装载魔导蒸汽机的改装思路,同时还要提出几项性能方面的要求。”罗兰沉吟一声,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道:“首先,这种载具应该具有出色的载重能力和越野性能,其次,这种载具必须能够快速启动并且快速制动,只有满足上述所有要求,这种魔导自动车才能成为未来远东机械化陆军的战术载具。”

众人听他说出最后一句话才恍然醒悟,难怪罗兰如此看重新一代公路载具的研发,甚至不惜代价,原来是出于军事需要。

会议厅中陷入寂静,只有笔尖划过纸面的轻微沙沙声,人们都在认真记录罗兰提出的要求。

端起茶杯轻啜一口,罗兰没有针对发动机做出进一步的提示。决定先让列昂尼德他们自行摸索,如果研发投入一两年过后还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进展,他也只能放弃对蒸汽动力车的幻想,进而提出“内燃机”这个连他自己都一知半解的新概念了——尽管到目前为止他还不知道要如何在瓦雷斯世界制取燃油或其替代能源。

……

似乎冥冥中有种力量在发挥作用,每当罗兰受邀访问迦南首都伯利恒,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因素导致他最终未能成行。

四年前罗兰穿越到瓦雷斯世界之初,曾有机会前往伯利恒担任歌罗法的侍从骑士,当时他已经计划好了北上旅行,当然没有兴趣远赴他乡给人当跟班随从。

四年后的今天,他已经成为远东王子,地位与歌罗法这位迦南王子相当,实权犹有过之,有资格以一国储君的身份访问伯利恒。可惜伯利恒博览会举行时正值远东的农忙时节,罗兰不得不密切关注那200个农业改革试点,亲自到场确认每个试点的作物产量,从而为为期半年的农村改革实验做出初步总结并且写成报告提交内阁参考,实在无暇分身访问伯利恒,索性把这个展示远东新政成果的舞台让给商务大臣叶夫根尼娅夫人。

七月是远东南方收获早稻的时节,沿江平原宛如翻滚金色波涛的丰饶之海。到了七月下旬,南方稻田收割完毕,各地均喜获丰收,尤以罗兰重点关注的农场试点产量最为突出,平均亩产高达700磅,创下远东早稻亩产的新纪录!

没有比较就没有差距,那些没有加入农场的自耕农,耕种几乎完全一样的田地,在同样的气候条件下,花费了更多力气精耕细作,然而收获的早稻亩产量最多也只有300多磅,勉强赶上集体农场亩产量的一半。

同样的地块,种植同样的作物,为什么产量差距如此悬殊?

毋庸置疑,派驻公社的绿野德鲁伊当居首功,仅仅是“植物滋长”这一个3环自然神术就能使农作物产量与常年相比增产1/3,更何况绿野德鲁伊在培育良种、改良肥料和防治农田病虫害等各方面也都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

但是根据瓦莲京娜提供的统计数据,往年某些村落也有绿野德鲁伊主持农业生产,为什么增产效果均不及试点农场那么显著?这只能表明产量翻倍并非全是绿野德鲁伊的功劳,乡村公社这一组织模式和集体农场的企业化经营方式也从不同程度上起到了促进农业生产力的作用。

事实上,企业化经营的集体农场最大优势并不在于提高作物的单位亩产量,更不在于跟自耕农或者封建贵族控制下的种植园比拼精耕细作,而在于最大限度的解放劳动力,以尽可能少的劳动力耕种尽可能多的田地。只有采用集体农场这一经营模式才能以不足五百名成年社员外加一百匹公用耕马耕作两万亩农田尚且尤有余力,才能将远东“地多人少”的现状由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劣势转化为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