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儒雅书生
乌篷船是属于江南水乡独特的交通工具,因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可坐可卧,耳听潺潺流水,眼看古城景色,舒适淡雅。
出现在国民们眼前的一只只乌篷船,大小各异,工艺制作得很精细,似乎散发着竹子的清香,和一点点天然烟煤的味道。
当然,人们已经注意不到这个了。
他们可能被船上气质儒雅的中年书生吸引,可能被坐在船头弹琴出尘脱俗的姑娘吸引,可能被眉目如画的潇洒公子吸引……
而这些突兀出现在水街上的人,他们的汉服可能不如电视剧里那么仙气飘飘,色彩也没有那么明亮,有的还带有不可忽视的补丁,他们的外貌可能没有银幕里的精致和白皙,甚至不少年纪有些大了,脸上还蓄有华白的胡子……
但他们本身给人一种和古老乌篷船一样的感觉,甚至反而让自己一家人有点突兀,至少没有任何一个年轻人突然叫出‘cosplay’类似的话。
过了一会儿,有人才开始思考:“……他们是谁?为什么在这里?”
再把乌篷船细看一番。
乌篷船舱基本上都有半打开,外舱挡着一扇栩栩如生的屏风,或为古城山水图,或为梅、兰、竹、菊四君子图,或为民风淳朴图,且在图上都有文人墨客亲自为主题着的诗词。
细心的人已经吓懵。
有人立刻联想到清明节。
也有少部分属于粗枝大叶的家庭,他们可能会联想到古镇上白日出现的剧组或某某艺术学生。
笛声或萧声或琴声已经停止,船上立着的中年书生很有礼貌地行了一礼,问道:“在下龚璱人,仁和本地人士,刚返乡不久,暂时无可去处,不知可否借住一宿?”
被问的李姓一家四口面面相觑。
现在江南古镇的旅游业已经进行得很完善,有一套体系,虽然他们古镇不算有名,但每年还是能够接待来自全国各地不少游客。
从超市到旅游纪念品到餐馆到租界船,衣食住行,什么不缺。
古镇虽小,五脏俱全。
开民宿的有好多家,而他们家恰恰是不开民宿的当地居民,世世代代住在这里很多年了。
李妈妈:“这话怎么文绉绉的,镇上民宿距离这里不远啊!”
高中生大儿子:“龚璱人这个名字有点耳熟……让我想一想。
还没有进幼儿园小班的女孩,则歪着小脑袋与中年书生对视两眼,继续啃手里的蛋糕。
他们一家都属于比较善良的人,李爸爸最后还是请这个一身棉衣古装、头发很长的中年男人上台阶进来,正要问他行李问题
所有人中最细心的李妈妈又瞄了两眼船尾,脸色刷一白了:“龚先生你这船怎么怎么——”
李爸爸翻个白眼:“怎么什么?”
李妈妈闭眼一狠心,说出来:“没有人划桨,没有人弹古琴,可能根本没有第二个人,老头子,你再想一想今天是什么日子!”
一家三口:“!”
小女孩什么不懂得继续啃蛋糕,还对他们家的新客人挥一挥小肉爪。
她笑眼弯弯,露出不太整齐的小米牙,讲话不是很清楚:“你好。”
此刻,龚璱人已经一手他的古琴,一手拎着他的杉木古匣,从乌篷船上下来,一步步踏上青石台阶,似乎跟寻常人没有什么俩样。
他也对小女孩回了一礼。
已经僵硬到不行的大人们:“……”
李爸爸李妈妈是完全防备的,可他们又怕惹怒这个不知道是人还是什么的书生,可他们的小女儿似乎非常喜欢他,成为一个家里和他打交道最多的人。
在经过各种防备无用以后,尤其是那些去庙里求的符,李妈妈试图偷偷打110报警,同时李爸爸暂时稳住这个暂时安全的局面。
书生甚至当着他们的面,送上三本书,《诗经》、《经史》、《大学》。
“第一本《诗经》是我娘给我的,第二本是小生八岁时的启蒙书籍……”
听懵的大人们:“……”
李妈妈心里再怕,还是代替孩子去拿书,手上的动作颤抖得不行。
整个过程,除去在龚璱人进入房间内温度下降以外,他表现得都彬彬有礼。
但还是怕啊!
高中生大儿子终于给力了一回,叫了一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李爸爸&李妈妈:“……什么鬼?”
“龚先生,这首《己亥杂诗》不会是你写的吧?”高中生大儿子咽了咽口水,一边询问,一边查百度百科补知识。
龚璱人微微一笑:“小生不才。”
“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又号羽琌山民,仁和人,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自幼受母亲教育,好读诗文,从8岁起学习研究《经史》、《大学》。12岁从其姥爷段玉裁学《说文》,13岁,作《知觉辨》;15岁,诗集编年……”高中生大儿子把眼前求生的漂亮履历一一念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