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 云泥殊路

李家的袁天凡?没记错的话,只是在汽车网上市路演的时候,和他有过一次接触,他现在突然找过来,为的是什么?

包卓远想了想,“说不定是来赔情的。”

“赔情?为什么?”

“你不知道?”包卓远看他不像是忘了的样子,想了想,“哦,当初应该是怕你分心,没有把这事情告诉你,”他简要的跟冯一平说起了初二那天,唯独李家旗下的网站,刊登了质疑冯一平并购奈飞的文章的那事。

“原来如此,”冯一平很快想明白了其中的关碍,“那就见见,吴倩,你去迎迎,还有包总,你好好考虑考虑我的提议。”

“哪还用考虑,我又得感谢一平你提供给我这么好的一个机会。”

退休之后,如果能主持这样福佑子孙的项目,包老先生怎么会不乐意?

“睿远,我们回避一下吧,”包卓远顺道抱起阿曼达,“走,跟爷爷去另一边玩。”

“谢谢啊。”

不得不说,还是他想得周到,对于阿曼达这样可以用来攻击冯一平的事,自然最好不要这么不费力的让人知道。

他们刚走开没一会,袁先生在吴倩的陪同下,抵达顶楼,依然是那种带着自矜的笑,不过笑里却再也没有那种隐隐的优越感,大老远就伸出手来,“你好冯先生。”

“你好袁总,你大驾光临,真是让我这儿蓬荜生辉啊!”

“哪里哪里,冒昧前来,却得幸能见冯总一面,不胜感激之至。”

“袁总客气,快请坐。”

“冯总近来一系列成功的举措,实在叫人佩服,老先生也称赞不已。”

“过奖过奖,袁总请喝茶。”冯一平莫名的觉得这话有些耳熟。

哦,对了,上一次汽车网上市路演时,这位说的是“李主席听闻在斯坦福有这样一位年轻校友,也非常高兴。”

那话说的,二公子对冯一平自然是很赞赏,但其中高高在上和以前辈自居的意味,也不言而喻。

结果,冯一平现在已经把“李主席”,即二公子远远的抛在身后,他现在又把老先生搬出来。

话说,等将来自己再进几步之后,因为说一个,就被自己超越一个,这位会不会觉得自己有申公豹的潜力呢?

在商界也算名声卓著的袁先生,看着这个一年多前还很青涩,但现在不论是实力还是风头,隐隐连老先生也盖过去的年轻人,也是感慨万千。

他说的也不是假话,老先生知道冯一平这一系列实打实的运作之后,确实非常赞叹,至少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科技领域,他们还真比不过冯一平。

话说,一直宣扬走在市场前面的老李家,自然也不会错过市场前景越来越好的互联网领域,也在很早就谋求由传统产业向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科技行业转型。

奈何,这条路走得不太顺。

客观的说,继承了老爷子名号的二少爷,在互联网领域戏水的本事,还真不及他嬉戏花丛的能力。

既有父辈的余荫,又有特区和中枢的照顾,现在的结果,那是真的称不上好。

1999年,一向秉持现代化运作,在全球廉洁指数排行榜上,一直位居前列的特区政府,突然没有经过任何招投标手续,把一项价值130亿港元的数码港项目,直接交给二公子旗下的互联网高科技公司。

如果能碰到这样的好事,我们大多数人的选择,肯定是好好做好这个项目,好好大赚一笔。

但起点和眼界高的二公子,可不像一般人那么喜欢挣这样的“辛苦钱”,有了这个大项目,他首先想的,就是以这个为基础,把自己的公司运作上市。

但是,他们家影响力再牛,有些公共机构,还是不好公开偏袒,比如联交所。

联交所对高科技公司上市有诸多要求,除了持续经营时间之外,最严的就是财务数据。

而众所周知,多数高科技公司在前期,都是烧钱大户,哪会拿出让联交所满意的财务报表?

就是财务数据符合要求,直接上市的时间和成本都很高,所以借壳上市就是条好路子,资金成本低,上市时间短,而且程序也简单。

二公子看上了一家和自己公司业务相关,但是股价只有6分钱,总市值才3亿多港元的完美壳公司。

有他家背景作保,这个过程非常顺利,壳公司发行近300亿股新股,二公子把刚得到的政府大项目和自己的一些物业,作价近25亿注入壳公司,按6分一股算,得到新股中的240多亿股。

之后,壳公司复牌。

复牌的当天,股价最高升至3.23港元,市值由原本的3亿多港元,飙升至近600亿港元,只差一点,就一举进入香港前10大公司之列。

此时二公子公司所拥有的240多亿股,已经价值近450亿港元,而他的投入,只是不到25亿港元,而那25亿港元中的大头,则是特区政府额外照顾给他的数码港项目(是不是已经无力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