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王主任的宴请
转眼间,贾士贞来省委组织部已经半个多月了,机关干部处的人头他也渐渐摸熟了。每天早上,几乎都是他第一个到办公室的,然后进行例行的必修课——打扫卫生。一进入组织部这幢红楼,每个人都变得沉默寡言、小心谨慎起来,从没有人敢放肆地大声喧哗。毕竟这里是管理全省几千名高级领导干部的神圣地方,关系到组织部每个工作人员的前途和命运。
他和唐雨林的任务提前完成了。在外面跑了那么多单位的两人,突然回到办公室,有着明显的不适应。贾士贞半天也理不清自己的思绪,平心静气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地收回自己那颗奔腾的心。看来在这里,处长才是真正掌握日常工作实权的人,贾士贞这样想。他常常会借上厕所的机会,留意处长室,而处长室几乎每时每刻都关着门,当然,那里也许每时每刻都在酝酿着省级机关高层人物的重大决策。那天顾副处长领贾士贞去见过一次驼副部长,此后他就再也没见过任何一位部长。可以说,他的顶头上司就是唐雨林,他每天跟着他。虽然两人已经很熟了,但是在办公室里他们还是一样的沉默寡言、小心翼翼。
突然,他想起早上进办公室时看到从门下面塞进来的一封信,捡起一看,信封上写着:“唐雨林、贾士贞亲启!”下面落款只有“内详”两个字。他看了半天也没拆,放进了抽屉里,现在一下子想起这事,急忙拿着信,交给唐雨林。
唐雨林撕开信封,看完后递给贾士贞。他接过信一看,才知道这是一封反映省区划设置办公室王学西的人民来信。主要是挥霍公款,大吃大喝,上班、出差打牌,甚至赌钱,受贿,居然一次用公款购买中华牌香烟五十条,全部供他自己任意使用。贾士贞看完后只是微微一笑,把信又交还给唐雨林。唐雨林把信装进信封里说:“交给仝处长处理!”
贾士贞现在他已经很老到,渐渐熟练地掌握了考察干部的基本方法。回想起第一天在省区划设置办公室和人谈话,唯恐漏掉一个字,记录得手都发麻时的场景,他就觉得很好笑。实际上,记不记那些人的谈话已经无关紧要了,因为那种考察材料都大同小异,虽然不能像写小说那样,但想象空间还是相当大的。贾士贞忽然觉得省委组织部的工作在外人看来那么神圣而高尚,可真正身在组织部里的人,却会感到枯燥而压抑。可是也只有这种枯燥而压抑的经历,才会让一个人变成了不起的人物。
按照唐雨林的分配,贾士贞开始准备每一个人的考察材料。这种考察材料贾士贞虽然没动过手,但他早已心中有底了,上面一行是“×××考察材料”,下面的第一段便是被考察人的基本情况:姓名、出生年月、籍贯、文化程度、入党时间等,也称为自然状况。第二段是个人的简历。正文部分则是主要表现:主要是写被考察人的工作成绩,还要举例说明,大都根据群众谈话时的记录整理而成,找话说,说好话,个别人反映的问题又一时无法证实的,大都是采取回避的办法。最后写几条缺点,多数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如“工作中有急躁情绪”啦,“要注意工作方法”啦,或者“要努力改进工作作风”之类的。贾士贞逐渐明白,凭这样的考察材料,谁不能提拔!然而他也在想,组织部门不这样做,又能怎么办呢?自从有了管干部的组织部以来,多年来大家都这样做了,谁又能违背这种规律呢?当然也就不可能有像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瓦特那样的大科学家发明一个举世罕见的惊人创举了。
现在,他拿出一本考察干部专用稿纸,在上面端端正正地写上“王学西同志考察材料”。
贾士贞的头脑里开始构思王学西的成绩。贾士贞自师专毕业后,虽说没能发表过什么专著,出版过什么惊世之作,但也有一些文章常常被刊登在报纸杂志上,他本人还被乌城地委党校称为小才子。然而对于干部考察材料,虽然他做到了心中有底,但毕竟还是头一次,所以他提笔想了半天,又反复看了以往那些考察材料的范文,不是觉得文体不对,就是觉得写起来太简单,太容易。翻开记录本,一部分说好话的人谈得太空洞,缺少实际内容的真实事例,而更多的人谈了他许多问题,而且有理论有事例。贾士贞一时为难起来,反复翻着那些考察材料的范文,犹豫了半天,总是不敢动笔。
临下班时,唐雨林告诉贾士贞,说老廖约他们俩晚上出去放松放松。贾士贞不知道这中间还有着什么奥秘,只好听从唐雨林的安排。
六点钟一到,他们出了办公室。从省委大门向左拐不到五分钟,见一辆奥迪轿车停在那里,老廖从车里下来,伸出手来一一握着。上次考察干部时,贾士贞已经知道他的身世:“文革”前入伍,部队转业时是正团职,现在已经五十岁了。可他却说自己那时已经高中毕业,贾士贞算来算去都不可能。十五岁高中毕业除非是神童,“文革”前十五岁只能是一个小学生。这家伙肯定在说假话。贾士贞不觉又想到那场车祸的巧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