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斩首!

主将贪恋入城之功的例子,也不要太多——人家隋炀帝已经贵为天子,一样在进攻高句丽的时候,因为自己想要这入城首功,而给前方的将领们增加负担,最后坏了事儿。

何况刘琦还是一个需要不断表现自己,来稳固地位的诸侯世子……

周瑜和黄盖,之所以演了这么一出,不是为了打赢——要打赢刘琦,还用不着这么大费周章!

但周瑜的目的是“大获全胜”,或者说是毕其功于一役,这也就必须要将刘琦彻底“留下”才行。

否则胜了这一场,之后要整理江夏,都不知要花上多久,完全算不上战略性胜利!

刘琦虽然有战甲,但并不是什么猛将,平时都是在后方指挥坐镇,逃走的机会还是很大的看。

故而周瑜特地演了一出,令刘琦有必胜的把握、而且自认为安全的环境,带头冲入了城内……

至于什么西门倒东门的把戏,周瑜怎么可能没防备?

孙策之前是在北瓮城待命的,西门的佯攻,刚刚动手就已经被周瑜识破!

“世子小心!”文聘见是孙策,连忙保护在刘琦身旁。

“小心?如果小心有用的话,还练武做什么?”孙策嘴角不屑的勾着的同时,眼神中满是兴奋之色。

这一年可是憋坏了他,虽然周瑜的主要目的是保存实力,不可能大败,只是打打退退而已,刘琦真正的杀敌其实十分有限,并不比停战僵持时候大太多,但是……刘琦是什么人?有个好爹的无名小卒!

和他打打退退,很光彩吗?

孙策和周瑜过年都没敢回金陵,不仅是一些愚夫俗子,觉得小霸王和美周郎名不副实,就连金陵……都有人想弹劾孙策作战不利!

不过势头出现的第一时间,就被白图按了回去。

不仅仅是因为白图信任孙策和周瑜,而且白图也借此机会,立下了规矩……

前线军队,由枢密院考评,捕风卫监督,其余各部……只要军队到了前线,各部都只负责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战略战术上要提意见,也只能找枢密院。

前方将领不给力、甚至态度消极,这都是可能出现的情况,但是白图不想看到没去前线、不通军伍的人,坐在金陵城和他讲这些。

毕竟宋、明两代的“后车之鉴”,其他人不知道,白图还能不知道?

两代都是将军机要务,过分的寄托在朝堂上,导致军队将领经常要因为朝堂因素,可能就是连战场都没去过的文官,几句慷慨陈词,就必须破坏自己的战略布置,否则一顶顶帽子就要扣过来……然而敌人不会和你讲“朝堂因素”!

甚至与其他各部的“官声”考察不同,对前线的判断,民间风闻也并不采纳——就像是现在,孙策和周瑜打成这熊样,吴县老家都有人骂他们丢人……

这些都无法解释,总不能在民用邸报上写明这是诱敌之计吧?

真当刘琦瞎了聋了?

此时就需要枢密院的判断。

将来会如何,白图不知道,至少现在吕布的战略眼光绝对没问题——吕布的确想不出、甚至有时看不破一些奇思妙计,也看不清天下形势,但在战略把握上,却心里有数。

也是前前后后,多方努力之下,孙策和周瑜的计策,终于到了收网的时候!

文聘还想要保护刘琦后退,刘琦倒也果断,不会像偶像剧的主角一样,嚷嚷着“我不走”之类的,给孙策降低些难度。

不过……

文聘如何会是真正实力全开的孙策的对手?

文聘的武艺,最多和五年前的孙策、太史慈差不多,只是因为金玉的进一步贬值,所以当初孙策和太史慈只是鎏金巅峰,而文聘已经是金玉大将。

而如今的孙策,已经不逊色于虎牢关下的吕布,而且……还是已经斗过三英的吕布!

都是半步超脱,对上寻常金玉完全能一个打他三四个。

只见孙策背后金色双翼一展,便挥舞着船锚,向文聘攻了过来。

且不说如浪潮般,一波波越来越强的力量,仅仅是开始的几招,文聘就已经接得吃力!

与此同时,孙策激发了“英姿”与“英魂”。

周围的江东军,在“英姿”的效果下,斗志昂扬、团结一心,覆盖了之前因为藏拙、经常撤退,而且逐渐低迷的士气。

这也是诈败的难点之一,不可能麾下的每一名基层战将、每一名姬造士兵,都陪主将演习,否则早就泄露消息,在他们心里,自己是一场场真败下来的。

不是训练得当,经验丰富的军队,很可能诈败变真败,更不用说长期诈败带来的士气低落——幸好孙策的“英姿”和周瑜的“修罗监军”可以暂时抵消这些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