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凌晨1点, 夏尔巴人提前出发。他们需要为登山客搭设绳索、检查梯桥、评估冰塔, 紧接着还得把物资运送到目的地点——和其他商业登山队一样, 《荒野挑战》为选手们准备了充足的氧气瓶、药品和其他补给物。凌晨3点30分,庞大的团队分成四支分队在苦涩的寒风里出发。

为了避免“堵车”,节目组提前通过关系和金钱打点上下、协调日期, 最后决定在5月18日冲顶。5月是最适合登顶珠峰的时段, 今年5月的天气甚至比往年更好, 这也导致挤在大本营的探险队比往年都多。曾有向导指出冲顶者可能会遭遇一场史无前例的堵车, 也会带来史无前例的危险。在这种环境下,《荒野挑战》能避开大多数队伍已是非常难得。

从大本营向上走必须经过昆布冰瀑,一些华国人也管它叫“恐怖冰瀑”。昆布冰瀑是东南山脊路线四大关中的第一关, 也是最危险的一关,有将近四分之一的死难者葬身于此。他们有的被掉落的冰塔击中, 有的失足跌落冰缝,有的消失在冰川截面边缘,有的则被雪崩掩埋。

在为期一个月的适应训练中, 詹妮弗曾五六次踏足这里,没有一次不是担惊受怕、心如擂鼓。当她第七次站在冰瀑脚下时, 刹那间, 那些在其他地方读过的资料又全部在脑海中循环播放了起来——

昆布冰瀑源于高山上流下的一条冰河,冰河从起源地流出并迅速下降,形成了近5公里长的冰瀑。由于冰川特性, 昆布冰瀑每天都会移动约1米, 且各个部位移动的速度不一, 这也就造成了极易断裂塌陷的地形。如果把冰瀑还原成水流,那么冰塔就是一个个波头浪尖,成百上千座碎冰堆耸立着,倾斜着,一些只有几米高,一些则有几十甚至上百米高。这些冰塔随时随地都会从根部中部断裂,整个倾塌下来,或者从顶部落下一些被风吹掉的冰屑、被阳光晒裂的冰块。

每年开春都会有一支特别部队突入冰瀑勘测并确定商业探险队的穿越路线,每天凌晨也会有各个团队的夏尔巴人对道路进行再度检查和维护,但即使如此,昆布冰瀑在世界各地的登山客心中仍然是声名狼藉。

当团队第一次走上冰瀑时,一名来自俄罗斯的选手忍不住爆了粗口。“你们管这东西叫他妈的冰柱?”当时他叫道,“看在老天的份上,冬天冻在家门口屋檐底下的叫冰柱,电线上垂下来的东西叫冰柱,而这玩意?这简直是栋联邦大厦!”

选手们都笑了。

詹妮弗当时也笑了,但她知道那种笑声只是生理性战栗和维护脸面的表现,就像一些人经历极端的恐惧后会大笑出声,不管怎么干巴巴,而一些人不小心从楼梯上摔下来时则会猛地窜起来朝四面八方说“我没事”。

事实证明她的感受并没有错。

昆布冰瀑给所有还对珠穆朗玛峰心存轻视的家伙上了一堂课。

出发三小时后,走在最后的领队索登快步赶上队伍中段,拍了拍詹妮弗的肩膀。古怪的是,夜色和头灯反而让他的脸变得清晰可辨起来,平时人们往往只能从登山服的颜色来确定身份。詹妮弗早就发现那些男人们遮住头发长出胡子满脸霜雪之后根本没差,而女性也不过是矮小几分,戴上氧气面罩也分不清谁是谁。

他们简短地朝彼此点点头,相互拍拍肩膀,好像这是种什么通用语言。“别走得太快。”索登例行公事地提醒道,“但也别太慢了,过分缓慢反而不安全。”詹妮弗点了头,她心里有数,打定主意尽可能保存体力、保持警惕,黑暗固然使大楼般耸立的冰塔变得模糊而平庸,但也给冰缝增添了吞噬性命的可能。

出发前索登把四支小分队笼在极易相互照看的地方,又小心不让他们排成错误队列,以免队员连累彼此。对很多登山爱好者来说这不是常见讯号,通常他们会和同伴捆在一起,彼此保护,增加容错率。但索登和接下来发生的一切用实际行动告诉了选手们:在珠峰上他们只能靠自己。

队伍行进到一条宽大的冰缝前停止。为了跨越冰缝,选手们必须走过架在上头的金属梯桥。

这里是世界上最高的区域之一,身边都是摇摇欲坠的冰塔,脚底是深达数百英尺的冰川,登山客们踩着冰爪挥着冰镐都无法确保平衡,而从路线一头赶到另一头的必经之路赫然是一面又一面架在悬崖断壁上的晃晃悠悠的金属梯,更糟的是这些梯子并不算特别固定,冰层每时每刻都在日光下消融,前一秒还死死插在冰雪中的定点下一秒就可能松动。

夏尔巴向导普巴率先从梯桥上通过,他走得又快又好,没有太多摇晃。詹妮弗不知道他能否意识到这种高水平发挥不仅没能让团员们安心,反而给他们增添了些许别样的心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