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根骨仙难聚
之后,太和真人便领着两人回了唐门,却是再不提先前之事。
徐方旭和孙向景一头雾水,只觉得今日之事却是十分奇怪,一切种种都像做梦一般,却是叫他们憋得难受。回到唐门之后,兄弟俩左思右想,还是决定冒昧去打扰太和真人,定要将今日之事问个清楚明白,否则却是心中实在不安。
太和真人原本说自己累了,已经回房休息,听得两人敲门倒也爽快将两人让了进去,桌子上早早放好了三杯热茶,却是等着两人前来一般。
孙向景迫不及待地张嘴就问,将一应的疑惑一一说出,对今日白天那位怪人的来历,以及这位和阳仙人的种种都是问了,请教太和真人。
太和真人招呼两人先喝口糊米茶,平一平心气。见两人稍微坐定,这才开始说起。
这道家自轩辕黄帝以来,亘古传承,流传千万载。在其流传过程之中,道家因着各地理论不同,多有分裂,化作了许多不同的教派,各自守着不同的理论。类似青城山这种在武林中又名头的门派,是道家练武修身的一门,只修经典,锻炼身体,却是不修什么外丹内丹,不求长生,只求延寿;还有一些道门则是收集天地奇珍,融会一炉,炼制外丹,以求服食之后能青春永驻,白日飞升,却是称作炼丹家;最后还有一门,乃是求仙访道,修炼内丹,以求脱去肉体凡胎,化作仙人之体的。
太和真人乃是青城山的出身,自然就是武道一脉;而历朝历代的朝廷国师和道长,则是外丹一脉;只有这位和阳道人一支,却是修炼内丹,求仙的一脉。武道和仙道同出老子先师一门,却又是大相径庭,区别极大、太和真人虽然称呼和阳仙人一声“师叔”,其实两人并没有道门内的辈分,不过是尊重和阳仙人年纪太大,以前辈礼待之而已。
至于白日所见那位怪人,既然和阳仙人说不要再问,太和真人也就咬死不说。只交代孙向景将那人赐予的挂坠时刻戴在身边,万莫离身,更不许送人,直说孙向景颇有仙缘,此番怕是得了偌大的好处,叫他自己珍惜。
说了半天,太和真人还是没说清具体的事情。不过两人多少解了些疑惑,至少不再云里雾里,也就不再追问,只是实在羡慕那位和阳仙人潇洒。
孙向景直说要是一早知道,定要想和阳仙人讨教一番长生之法,却是羡慕他那等驻颜之术。
太和真人哈哈大笑,直说仙道也不是那般好求的。孙向景今日得遇两人,已是因着仙缘,今后要再想寻那位和阳仙人,却是比之登天还难了。太和真人自己今年七十六岁,见过和阳仙人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近二十年来更是只见了今日这一次,是否有缘再见都还是两说。
孙向景听得啧啧称奇,又拿出那块吊坠仔细观看。那吊坠十分通透圆润,隐隐带着一层紫色的光晕,散发着一众雷雨后的清新香气,倒是叫人爱不释手,不住拿着把玩。
徐方旭听见仙缘一说,却是又想起了去年两人登上冈仁波齐山之事,思绪一时飘远,又回想起众人离开辛饶弥沃神宫之时,曾有一位上师赐予孙向景一串随身的玛瑙佛珠。当时并不觉得那佛珠有什么特殊,现在一想,只怕也是与孙向景手中这块吊坠一般,颇有些神异。
不过那串佛珠已经被孙向景送给了杨琼作定情信物,眼下却是不能取出请太和真人观看。当时这串佛珠倒也给长生老人看过,老人也是说叫孙向景好生收着,一应话语都与太和真人交代吊坠时的说法一致,只怕并非凡品。
徐方旭跟着长生老人学习,对所谓天道自然倒是也有些了解,知道师父这等人物又是说话不尽,却是因着考虑太多,言语只作提点,说透了反而不美。只是今日得遇求仙有成的和阳真人,却错失机会,也是叫徐方旭倍感遗憾,却是又想起先前与长生老人讨论孙向景病情时的那个设想,原本欲求的长生之术便这样从自己身边溜走,也是叫徐方旭自责不已。
不过无论如何,孙向景今日又得了那块吊坠,只怕也是缘分的一个环节。徐方旭不懂阴阳天数之事,不能堪破天机,只隐约觉得是因着那串佛珠被孙向景送人,这才迎来了这块吊坠的机缘。只是天数机缘可一可二,却是不可再三,徐方旭也就严肃地交代了孙向景,要他一定收好吊坠,不得马虎。
孙向景自然答应,却也是十分喜欢那块吊坠。太和真人却是看着徐方旭微笑,暗道这小子倒也根骨不错,颇有道心,应该是想透了什么,却也是他的缘分。
总而言之,这日的事情多少算是一个了结。两人又叨扰了太和真人片刻,饮了两杯他的糊米茶,也就告辞回房去了。
这件事情应了太和真人的要求,徐方旭和孙向景都是谁都不曾再提起。毕竟事关孙向景的不多,牵涉道门隐秘的倒是不少,贸然说了出去,白白坏了人家的一片好心不说,只怕还会给和阳仙人和另外那位招来麻烦,也是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