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一招得其道
徐方旭自从得授了《太玄经注》,一直苦读钻研,早年虽有些收获,始终未能窥得经中奥妙所在。
年前他曾与苯教仁钦桑布上师谈论佛法,也交流过《太玄经注》上的诸多见解。仁钦桑布上师乃是苯教大能,佛法精深,已到了一法通达万法的境界,自是对徐方旭多有指点。随后徐方旭又领着孙向景大理一游,更是有了许多感悟,终于厚积薄发,只差一通整理,便能从《太玄经注》中得到诸多道理。
冲玄子虽是散漫自由惯了,在修道一事上却是有着难得的天分。他听徐方旭提起《太玄经注》,也曾听师父说起长生老人一脉最是大方,从不藏私,也就大大方方地听了,又给出了自己的诸多见解。
徐方旭不想这位破戒的道士竟有如此深的道理,一时惊喜,更是与他悉心探讨。孙向景虽然听得云里雾里,始终知道两人所谈的是难得的大道,也耐心坐在一旁,仔细倾听,不时发问。
《太玄经》原本是一本卦书。远古时伏羲大帝得了河图洛书,以阴阳为根基,数理为工具,演化了先天八卦。后来周文王受羑里之困,穷尽天地智慧,将先天八卦又推演为了六十四卦,作《周易》流传世间。道家讲究的阴阳八卦就是从此而来。
文王的六十四卦是以阴阳作为根基,暗合了“道生一,一生二”的思想。汉末奇人杨雄却是独辟蹊径,借着“二生三”的路子,以天、地、人三才为根基,创造了不同于文王《周易》的八卦思想,著称《太玄经》。
青城山一脉继承张天师的道统,以老子真人所著《道德经》为立派根基,对《周易》和《太玄经》的思想很是包容,都有研究。冲玄子作为年轻一代的佼佼者,对道的领悟比之当年的太和真人还要高上几分,虽不曾见过《太玄经注》的原本,但以《太玄经》的基础推演,也是高屋建瓴,理解十分透彻。
徐方旭将心中困惑之处一一说出,冲玄子便一一为他解答。说道见解不同之处,两人便各自论述,旁征博引,碰撞思想。冲玄子在道门一派中算是顶尖的人物,各种道家经典烂熟于胸;徐方旭得了长生老人教导十几年,对佛法道家都有不俗的领悟。两人讨论争执中,都发现自己原本模糊的地方渐渐清晰,原本谬误的地方被一一纠正,一时所获非凡。
两人谈经论道,不知不觉就说道了日落月升。徐方旭想通了心中最后一处阻碍,沉默良久,忽然仰天大笑,直呼痛快,起身走道院中,将一套长生剑法从头至尾完整施展了一遍。原本他的长生剑法多有破绽,运转之间招式总有不如意的地方。如今他一朝开悟,终于领悟长生剑法的精髓所在,一把长剑在手,如臂使指,运转自在,整套剑法自此融为一体,不再拆做剑招,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
冲玄子见徐方旭演化长生剑法,也是心有所动,待徐方旭演剑结束,自上前接过徐方旭手中长剑,也在院中施展其真武剑法来。这真武剑法原是取了真武荡魔大帝扫尽世间邪祟的意境,招式威猛,势大力沉,与剑法精要多有违背,冲玄子施展起来始终不甚满意。如今他道理愈发精深,又见了徐方旭的长生剑法,终于了悟其中真意,一把长剑施展得如流水一般,要轻就轻,要重就重。舞到最后,冲玄子扬手一式,手中长剑直直飞出,插入远处石板数寸。冲玄子飞去了长剑,却不停歇,继续两指并拢,比作剑指,继续施展剑招。
孙向景在一旁看得热血澎湃,徐方旭却是先惊后喜。原来孙向景始终功力薄弱些,只看剑招流畅,徐方旭却是看得那冲玄子指尖隐有气劲旋转,已是领先自己一步,从用剑走向了御剑,从今往后,冲玄子自是功力大进,世间万事万物均可作剑,再无窒碍。
冲玄子一套剑法舞毕,旁边传来抚掌大笑之声。众人转头看去,原来是太和真人从一旁走来,边走边笑,看向冲玄子的眼神中有了十分的得意与满足。
冲玄子先前沉浸剑法之中,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太和真人过来一掌探出,冲玄子一惊剑指反击,只听得裂帛声响,太和真人的袖口被冲玄子指尖的剑气划破一道口子。冲玄子见状一愣,太和真人却是哈哈大笑,直道这名天赋最高的弟子终于踏出关键一步,成就了无上的御剑功夫。
冲玄子这才恍然大悟,也是欢喜异常,又对徐方旭十分感激,若不是有他启发,自己这御剑之境只怕还有几年才能证得。
徐方旭见这般变化,也是由衷高兴,直向冲玄子道喜。冲玄子连忙回谢。
太和真人说道:“徒儿,徐施主这番点化于你,只是言谢怕是不够。如此,你便将整套《真武荡魔剑法》传与徐施主罢!反正长生老人也对这剑法神往已久,不如就全了他的心愿!哈哈……”